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专家:小儿发烧处理误区
2023-08-22 08:06:26 责编:小OO
文档


近来是流感高峰,儿科门诊人满为患。很多年轻爸爸妈妈抱着发烧的宝宝,一脸焦虑。在处理宝宝的发烧上,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发热捂汗。

宝宝一发烧,家长就给宝宝穿得里三层,外三层。有的说,孩子发烧了很怕冷的。有的说,穿得厚点是为了捂汗,孩子一出汗就退烧了。

发烧捂汗,往往越捂越热,容易造成捂热综合症,还容易诱发高热惊厥。小孩发高热往往肢体循环会变差,手脚冰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让宝宝充分散热,而手脚要保暖。很多老人家认为宝宝发烧了就不能洗澡,洗澡容易着凉。其实孩子发烧了洗热水澡更有利于散热。如果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拭浴也是退热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物理降温的方法。

误区二:一发烧就吃退烧药。

刚出生十几天的新生儿发烧了,家长马上要求吃退烧药,认为不吃退烧药,孩子持续发烧会烧坏脑。

新生儿不能使用退烧药。事实上,2个月以上才能考虑用退烧药,6个月以上才可以用退烧药。因为新生儿体质弱,体表面积大,服用退热药剂量难以掌握,容易出现虚脱或者胃肠道的损伤。一般情况下,退烧药也是要体温到38.5度以上才用,低烧不用使用。对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通常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例如温水拭浴、贴退热贴、洗热水澡等。但以前出现过高热惊厥的孩子如果再次出现发烧,那么就应该积极退热,可以在体温38度或之前就服用退热药,以求尽快降温。

误区三:看病前不吃退烧药,等医生开药再说。

孩子都已经烧得满脸通红了,家长见到医生还说没有给吃退烧药,说是怕吃了退烧药,影响医生判断病情。

孩子如果烧到38.5度以上,就应该及时吃退烧药。吃退烧药一般不影响医生诊治小孩。现在门诊病人多,轮候时间长,孩子都已经高烧才抱来的医院,一等还得三四个小时才能有得看。长时间高热不处理容易造成孩子高热惊厥、晕厥等情况。

误区四:吊针会否退烧快一点。

常有家长要求给孩子吊针,说是吊了针孩子可以快点退烧去上学。

小儿发热原则上不给予吊针,因为绝大部分小孩发热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些感冒都有自限性的过程,吊针并不会使小孩的病程缩短。另外经常扎针补液,对小孩也是一个痛苦的经历,而且治疗时间长,耽误家长工作休息时间。但是如果长时间高热不退,小孩精神不好,进食差或者不愿口服药物,除了常规的退热手段外,也可以考虑补液。补液不是可以帮助退热,而是为了静脉给药,补充水分,预防脱水,改善电解质平衡。补了足够的液体、糖和电解质,孩子会感觉舒服些。

误区五:中药敷脚心可以退热,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俗语说: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所谓的中药没有毒副作用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之所以会出现没有毒副作用的说法,是因为没有人去研究它的毒副作用,西药说明书中描述有各种各样的副作用,这只说明这个药得到了充分的临床试验和疗效验证。至于如何选择药物,年龄越小的孩子越要要求使用安全性高的药物,经过循证医学检验过的药,这是儿科用药的原则。中药在很多慢性疾病、感冒发烧、骨伤等疾病的效果是非常好的,目前西药房里也有很多中成药。但是对于婴幼儿而言,中药口感不佳,而且份量很难把握,需要按照医嘱来使用。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