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哪些疾病可导致小儿长期低热
2023-08-22 08:07:41 责编:小OO
文档


长期低热是指小儿体温在37℃~37.4℃之间持续2周以上。导致小儿长期低热的疾病很多,概括起来,有因为器质性疾病而导致,也有因功能失调所致。

在小儿长期器质性低热中,以慢性感染最为常见。如小儿结核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鼻窦炎、某些寄生虫病等。这些都是由于感染因素而导致的低热,治疗应该针对引起感染的病原体采取相应的措施。还有一些非感染因素也可以导致小儿长期低热。如小儿贫血、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及类风湿病等。对这些非感染原因而发生的低热,应该首先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引起低热的原发病。

小儿长期功能性低热的原因,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这类低热的特点是早晨及上午体温高于午后及晚上,常常伴有多汗、乏力、食欲不振、烦躁等症状,但检查无异常体征,理化检查亦无异常所见。对小儿长期功能性低热的治疗目前西医尚缺乏有效的方法。中医治疗主要着眼于整体的调整,即调节人体阴阳之平衡,使体温恢复正常。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低热症状,一定要认真进行观察。每天给孩子测试多次体温,并做好记录,以便找出发热的规律,为诊断提供依据。同时,家长还应注意观察除低热以外的伴随症状,如饮食如何、二便情况、精神状态、是否出现过皮疹或紫斑等情况,并尽量及早请医生诊治。

医生对长期低热的孩子要认真进行体检,尤其应该注意扁桃体有无肿大,心脏听诊有无异常,肺部听诊是否有罗音,肝脾是否肿大,浅表淋巴结是否肿大等。并且根据家长主诉的症状及体检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理化检查,如血常规、血沉、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线摄片、心电图等,以便及早进行正确诊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