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2023-08-22 08:09:45 责编:小OO
文档


新生儿黄疸,这种疾病和患者体内的胆红素的代谢情况是有联系的,新生儿的胆红素和成年人的胆红素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说在数量上,小孩子是比较多的。那么,病理性新生儿黄疸疾病在临床上会有哪些具体的原因的呢?

1、细胞破坏增多:常见因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或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后者在我国广东、广西、四川等省较多见。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头颅血肿或其他部位出血亦使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黄疸。

2、感染:有一些细菌、病毒感染可引起黄疸。感染可发生在宫内或出生后。泌尿道感染时黄疸发生率较高。

3、出生时窒息、缺氧或生后胎粪排出延迟者,黄疸往往较深。

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克汀病)患儿的黄疸消退常延迟。

5、母乳性黄疸:约占母乳喂养的0.5~1%,目前认为这类母乳中含有一种物质,对胆红素的结合过程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胆红素自肠道吸收。其表现为生理性黄疸迟迟不退,在第2周末黄疸反达高峰,历时1~2个月才退清。虽然黄疸较深而持久,但小儿并无其他异常,如暂停母乳2—3天,黄疸会明显减轻,再哺母乳,黄疸可有些加深但不会达到原先的程度。母乳性黄疸不会造成不良后果,诊断明确后不要终止母乳喂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