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壮医学的小儿咳嗽
2023-08-22 08:24:30 责编:小OO
文档


小儿咳嗽是咳以声音,嗽以痰名,有声有痰谓之咳嗽。中医也诊为“咳嗽”、“乳嗽”、“胎嗽”,西医的“咽喉炎、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均可出现咳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冬季发病率较高。

病因病机:外邪侵袭,阻于气道,气道不通,气冲于上。

临床表现:主症:咳嗽频作,痰白稀薄;或咳嫩不爽,痰黄粘稠;或咳嗽阵作,痰稠难咯;或咳嗽痰壅,色白而稀;或咳而无力,痰白清稀;或干咳无痰或少痰难咯。

兼症:发冷无汗,发热头痛,鼻寒流涕,喉痒声重,全身酸痛;或咽喉干燥,发热口渴,脸红唇红,眼睛发红,口苦,小便黄少,大便干燥,烦躁不宁;或胸胁胀满,不思饮食,神色疲劳,周身无力;或脸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喜温怕冷,体弱多汗;或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午后发热。

治疗原则:祛邪通道,化痰止咳。

内治法:①鲜野辣椒寄生适量,水取服,每日1剂。

②千斤锤10克,老鼠脚迹、薄荷叶各6克,老鸦酸15克,共捣烂,加白糖适量,开水冲服,每日1剂。

③惊风草适童,与猪骨适量炖服,每日1剂。

④七叶一枝花3克,柠檬根、土甘草各6克,南蛇藤9克,薄荷4.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⑤鱼腥草粉3克,纳人红锂鱼(约200克重,去内脏)肚中,加米辞少许煮吃,每曰1剂。

⑥草鞋根、桐木寄生、不出林、穿破石、十大功劳、鱼腥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⑦鱼腥草、过塘藕、臭牡丹根各6克,九龙胆、桐树皮3克,水煎取汁,加猴结3克配瘦猪肉适量蒸服,每日1剂。

外治法:药线点灸攒竹、水突、合谷、风门、肺腧、足三里、中府,每日1次。

预防及护理:①避免受凉和感受潮湿,注意气候变化,特别是秋冬季节,更应注意保暖。

②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③病后要适当休息,多喝水,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煤气、尘烟、油气等刺激。

④及时治疗,彻底根除,防止诱发其他疾病。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