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发热是其中之一
2023-08-22 08:23:59 责编:小OO
文档


小儿肺炎是小儿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主要是要注意生活习惯。小儿肺炎的最常见症状就是发烧发热,那么还有哪些症状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呢?那么就要了解小儿肺炎的症状到底有哪些?

小儿肺炎有什么症状

发热

小儿肺炎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发热,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持续2-3天。使用退热药只能使体温暂时下降,不久便又会上升。儿童感冒虽然也会发热,但体温多数在38℃以下,持续时间较短,退热药的效果也较明显。

咳嗽和呼吸

小儿肺炎的另外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咳、喘和呼吸困难。如果是由感冒和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喘多呈阵发性,一般不会出现呼吸困难。若咳、喘较重,静止时呼吸频率增快(即不到2个月婴儿呼吸次数≥60次/分;2-12个月婴儿≥50次/分;1-5岁幼儿≥40次/分),两侧鼻翼一张一张的,口唇发青或发紫,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提示病情严重,不可拖延。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50%以上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该型肺炎占小儿肺炎住院总数的三分之一。好发于冬春季。

精神状态

儿童肺炎除了有以上几大典型表现外,孩子的精神状态也会发生改变。如果孩子在发热、咳嗽、喘的同时精神很好、能玩、爱笑,则提示患肺炎的可能性很小。相反,孩子精神状态不佳、口唇青紫、烦躁、哭闹或昏睡、抽风,少数患儿可出现谵语则说明孩子病得较严重,得肺炎的可能性较大。孩子在患肺炎初期既可能精神并无明显变化,也可能精神状态不佳。

小儿肺炎治疗方法

中药处方

方名麻石葶蒌饮

【组成】麻黄2克,生石膏15克,甜葶苈5克,瓜蒌12克,杏仁10克,苏子6克,苏叶5克,浙贝母9克,莱菔子10克,半夏6克,焦鸡内金10克,六一散12克。

方名葶苈五子汤

【组成】葶苈子3克,牛蒡子6克,莱菔子6克,炒杏仁6克,化橘红6克,炙苏子4.5克,川贝母4.5克,大枣5枚。

氧气疗法

是纠正低氧血症,防止呼吸衰竭和肺、脑水肿的主要疗法之一。因此,有缺氧表现时应及时给氧。最常用鼻前庭导管持续吸氧,直至缺氧消失方可停止。新生儿或鼻腔分泌物多者,以及经鼻导管给氧后缺氧症状不缓解者,可用口罩、鼻塞、头罩或氧帐给氧。给氧浓度过高,流量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容易导致不良副作用,如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晶体后纤维增生症等。严重缺氧出现呼吸衰竭时,应及时用呼吸器间歇正压给氧或持续正压给氧以改善通气功能。

抗生素治疗

用于细菌性肺炎。首选青霉素,若效果不佳或过敏者,可用林可霉素、头孢噻肟。轻者可口服抗生素如羟化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弗莱莫星(羟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

小儿肺炎护理方法

保证患儿休息

如果在患儿的身边总是围着许多的长辈亲朋,这样一方面由于人多吵闹,不利于患儿休息,同时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积聚在内,污浊的空气不利于身体的康复。因此,室内人员不要太多,探视者逗留时间不要太长,室内要经常定时通风换气,使空气流通。

补充足够的水分

肺炎患儿常伴有高热、胃口较差、不愿进食,所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同时保证一定的优质蛋白。伴有发热者,给予流质饮食(如人乳、牛乳、米汤、蛋花汤、牛肉汤、菜汤、果汁等),退热后可加半流质食物(如稀饭、面条、蛋糕之类的食品),因为肺炎患儿水分的蒸发比平时多,故必须补充适量的糖盐水。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冬天屋内要经常通风换气,但应注意避免对流风,患儿要注意保暖。夏天暑热,可用被单将患儿包好,抱至室外阴处乘凉,使之吸入新鲜空气,改善缺氧。

饮食护理

给予富有营养及维2素的流食,如人乳、牛乳、菜水和果汁。患儿因高热呼吸增快,丢失水份较多,故应适当地多补充水分。不宜大量食用含脂肪丰富的食物及辛辣炙之品,以免助热生痰。重症肺炎患儿,喂食、喂水、喂药时,应将患儿抱起呈斜坡位,少量勤喂,下咽后再喂,以防误吸窒息,造成突然死亡。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