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耳鸣耳聋的病因与蜂疗方略
2023-08-23 21:51:43 责编:小OO
文档


耳鸣、耳聋,都是听觉异常疾患的症状。耳鸣是指自觉耳内鸣响。耳聋是指听力减退或听觉丧失。耳鸣常常是耳聋的先兆。两者在病因及治疗方面大致相同,故合并论述。

多因暴怒、惊恐、肝胆火旺,以致少阳经气闭阻;或因痰热郁结,壅遏清窍而致,亦有因肾精亏耗,精气不能上达于耳者。

现代医学中少数听觉器官发育不良所致的先天性耳聋、中耳炎、听神经病变、高血压和某些药物中毒引起的耳聋可参照本节治疗。

【病因病机】耳鸣、耳聋的病因病机根据历代的论述归纳起来可分为虚、风、火、痰、瘀五方面,现分述如下。

1.体虚肾亏 素体不足,或病后精血衰少,或恣情纵欲,肾精耗伤,均可引起本病。

2.外邪侵袭 若感受风邪或风热,壅闭清窍可致耳鸣、耳聋;或因聤聍塞耳,夏感风热亦可发病。外邪侵袭常因肾虚之故,因肾与膀胱互为表里,外邪侵袭太阳经后,里传于肾;表现在肾之窍,则为耳鸣耳聋。

3.肝火上扰 情志抑郁,肝气失于疏泄,郁而化火,清窍被蒙,往往引起耳鸣、耳聋。因足少阳经脉上入于耳,下络于肝而属于胆,肝胆之火循经上壅于耳,因而发生耳鸣或耳聋。

4.痰浊阻耳 形体素胖,多食厚味,痰浊内盛,上阻清窍而致耳鸣、耳聋。或因素有湿热,蕴聚成痰,郁久化火,痰火上升,壅塞清窍。

5.瘀阻宗脉 耳是宗脉之所聚,经脉瘀阻,经气不通于耳,致使耳失于经气的滋养,而失润、失聪,产生耳鸣、耳聋。或因血瘀阻于耳道。

综上所述,耳鸣、耳聋的发生,多因肾虚,或因风邪,或因肝火,或因痰火,或因瘀阻。在发病机制肾虚是本,风火痰瘀是标。病变部位虽在肾,而与肝脾又有密切关系。

【中医辨证】

实证:暴病耳聋,或耳中闷胀,鸣声不断,声响如蝉鸣或潮声,按之不减。肝胆火旺,多见面赤,口干,烦躁善怒,脉弦。痰热郁结,多见胸闷痰多,脉滑数等症。

虚证:久病耳聋,或耳鸣时作时止,声细调低,操劳则加剧,按之鸣声减弱,多兼有头昏、腰酸、遗精、带下、脉虚细等症。

【治疗】

1.实证

治则:清肝泻火,活血通窍。

处方:翳风、听会、液门、侠溪。

随症加减

肝胆火旺配太冲、丘墟。

痰热郁结配丰隆、劳宫。

方义:手足少阳经脉循耳之前后,故取翳风、听会、以疏导少阳经气;侠溪清泻肝胆之火,液门泻三焦火而清窍。诸穴相配通上达下,通经活络。

2.虚证

治则:补益肾精。

处方:翳风、听会、肾俞、关元、太溪。

方义:取手足少阳之翳风、听会以疏导少阳经气;肾开窍于耳,耳疾之虚多与肾虚有关,故取足少阴之原穴太溪及肾之俞穴肾俞,配合关元以培肾固本,调补肾经之元气,使精气上输耳窍,则奏止鸣复聪之效。

【注意事项】

1.耳鸣耳聋患者的饮食、情志、起居等应注意调摄。

2.在治疗过程中可配合自我按摩疗法。其法为以两手掌紧按外耳道口,并以四指反复敲击枕部乳突部,再以手掌对外耳道作有规律的一开一合,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5min。

3.由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耳鸣耳聋,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4.平时保持耳道清洁,避免劳倦,节制房事,对治疗和预防有积极意义。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