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这种情况下必须送医院 小儿高热怎么办
2023-08-22 15:36:06 责编:小OO
文档


在患上了小儿高热的时候,分为急性高热和长期高热,这些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多的,掌握了它的症状,才会有健康的身体,生活中患上了小儿高热以后,我们要定期做检查,并且要对其症状提前予以了解,那么,小儿高热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高热的症状:

(一)急性高热

1、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2、非感染疾病: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颅内损伤,惊厥及癫痫大发作等。

3、变态反应:过敏,异体血清,疫苗接种反应,输液,输血反应等。

(二)长期高热

1、常见病:败血症,沙门氏菌属感染,结核,风湿热,幼年类风湿症等。

2、少见病:恶性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结缔组织病。

发烧是身体有潜在感染或发炎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原因可轻可重,如果没有伴随其他症状,就可能只是体温控制中枢失去平衡。但重者也可能危及生命。尤其有发烧以外症状出现,就可能是疾病的前因,不可忽视。

小儿高热一旦出现,家长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小儿发热时,家长首先应根据发热的程度和患儿的情况分别作出处理。在疾病初期,如果体温不超过38℃,就不一定要退热;如果发热超过39℃或虽然没有超过39℃,但有抽风征象时,就应采取措施。

首先是降温。降温是小儿高热家庭护理的关键。0~23个月龄的孩子可服用幼儿百服咛(退热口服)滴剂;2~12岁孩子可服用儿童百服咛(退热)溶液或咀嚼片,每隔4~6小时服一次。这种退热药的优点是口服后吸收较快,30分钟生效,没有传统解热镇痛药对胃肠道的刺激,以及对白细胞、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其所含成分是当今全球儿科医师应用最广的解热镇痛药。

在应用退热药的同时,还可进行物理降温,有条件的应将病儿安置在有空调的室内。在额部、颈旁、腋下、腹股沟等处用温湿毛巾敷一下。重者,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另外,发热期间要让病儿好好卧床休息,切不可热刚刚退就让病儿起床活动。发热时,小儿体能消耗很大,退热时出汗又多,因此,必须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鼓励孩子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吃一些米汤、稀粥、豆浆、牛奶、面条等流质饮食。饮水、饮食都要少量多次,千万不可暴饮暴食。

此外,依据医嘱服药,观察病儿体温的变化,每隔2~4小时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复诊时供医生参考。

如果孩子仅有高热,没有上述各种合并症出现,尽管退热缓慢,或者时有反复,也不必担心,应该耐心在家中治疗、护理,可采取如下措施: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湿润,室内定时通风,成人不要吸烟。

发烧是机体对抗外来微生物入侵的保护性反应,有益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因此,38.5°C以下的体温不必服退热药。只有体温超过38.5°C以上,才需采取退烧措施。

病儿的衣服不宜穿得过多,被子不要盖得太厚,更不要“捂汗”,以免影响散热,使体温升得更高。

要鼓励孩子多喝开水,多吃水果。发热后孩子食欲减退,可准备一些可口和易于消化的饭菜,选择孩子体温不高,或吃药退烧的时机进食,但不要吃得太饱。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