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家长可采这些措施
2023-08-22 15:36:10 责编:小OO
文档


良好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身体健康状况是密切相关的,目前很多小孩在睡眠上遇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睡眠障碍这一问题,那么,造成儿童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哪些呢?

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

(1)入睡困难:通常将1周内有3次入睡的潜伏期大于半小时的情况作为入睡困难。家长往往对于这种情况比较重视,所以一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使孩子尽快入睡,如陪着孩子给他讲故事、拍拍他、抱着他、睡觉前给孩子吃些东西,或是让其含着奶嘴。这种习惯的养成使得孩子对此有依赖性,一旦这些条件不存在了,他们就很难入睡。

同时,在入睡阶段需要帮助的儿童大都无法自己完成由深睡眠到浅睡眠到轻微觉醒再到浅睡眠的过渡过程,所以晚上经常会醒来寻求帮助后再次入睡,这些最终使得实际睡眠时间缩短。并且由于儿童睡眠形成对外界帮助的过分依赖,最终出现频繁的夜醒症状。

(2)抚养人的睡眠习惯:抚养人的睡眠习惯(夜间入睡时间、睡眠总时间)对孩子的睡眠时间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我国2岁以下儿童中,与父母同睡的比例达到 57.7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2岁以上儿童中,82.82%的儿童与家长同睡一个房间,68.69%的儿童和父母睡一张床,因此,由于父母的睡眠习惯很容易影响孩子的睡眠。

另外,许多家长都习惯于在卧室看电视,国外有调查发现:学龄儿童在卧室看电视将会使其出现不愿上床睡觉、睡眠潜伏期延长等现象,这一现象在学龄前儿童也较为常见。这些因素无疑会影响孩子的夜间睡眠时间,尤其会影响到婴幼儿相对较多的基本睡眠生理要求。

(3)饮食习惯:在1岁以下的小婴儿,饮食习惯也可能对儿童睡眠产生重要影响,人工喂养以及食欲较差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这可能是由于这些饮食习惯导致儿童的生长发育相对延缓,而在出生后6个月的生长发育延缓会影响认知功能的发育,包括夜间睡眠方式形成也迟缓,同时还伴有其他一些睡眠问题的存在。

(4)睡眠作息时间无规律性:睡眠作息时间不规律也是睡眠问题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睡眠作息时间不规律的儿童发生睡眠问题的相对危险度是2.09,而仅仅是睡眠时间较晚的儿童,其发生睡眠问题的相对危险度也达到1.21。

很多疾病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影响,其中儿童睡眠障碍就是让许多家长非常头疼的一种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孩子消除睡眠障碍:

目前对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病机理尚未清楚,研究结果提示是一种与大脑皮层发育延迟有关的发育性疾病,由于大脑发育延迟而扰乱了正常的睡眠节律,因而出现梦多、睡惊等症状。虽然对大脑发育延迟目前尚无根本解决方法,但对引起它发病的危险因素如心理因素、抚育不当等,则值得多加注意。

睡眠呼吸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7%~10%,造成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有精神刺激、疾病及用药。一般来说,消除儿童睡眠障碍无须用药,特别是镇静催眠药不宜给儿童口服。关键重在精神与心理调整,大多数可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自然减轻乃至消除症状。

紧张或过分兴奋;孩子不易入睡时,可播放悦耳的催眠曲。要让孩子睡得好,家长应该注意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上午下午各睡2小时左右,夜间睡10小时。其次家里要保持安静,空气新鲜,促使孩子舒适而深沉地熟睡。对易惊醒的孩子,还可以避免成人翻身受到的干扰。睡前不要使孩子过分

同时尽量不改变孩子的睡姿,只要孩子自己睡得舒服,无论仰卧、俯卧都可以,孩子睡得舒适就不易惊醒,但俯卧时间过长可帮他翻身改变睡姿。在睡眠中发现孩子蒙头睡、咬被角、吮手指等现象时要及时矫正,以防养成不良习惯,以后更难以入睡。

焦虑、内心矛盾,最终心理失衡,成为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要解决儿童睡眠障碍,最根本的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和睦温馨的气氛和环境,父母抽出一定时间增加亲子间的接触和交流。这样能够起到安定儿童情绪、缓解恐惧与焦虑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孩子睡眠障碍问题得到解决。

在儿童出现睡眠障碍后,家长需了解其发生睡眠障碍的原因,才能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和对策,具体如下: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规定时间睡觉。避免睡前任意兴奋活动或看惊恐的电视节目,减少学习负担过重。

对于反复出现睡眠障碍的儿童,睡前可服适量安定或硝基安定,见效可连续治疗1~2周,如睡眠正常后可逐渐停药。

学龄儿童可用服小量阿米替林治疗,睡前服12.5~25MG,每晚1次。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