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七招应对方法家长最需要 儿童遗尿症怎么办
2023-08-22 15:26:18 责编:小OO
文档


幼儿时期,孩子患上遗尿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具体的原因有哪些呢?在长期从事儿童遗尿的科研、治疗、跟踪等工作中,得出遗尿症的原因主要是遗传、心理感受等一些复杂的原因,有由于遗尿症的原因多样,导致遗尿症的类型也比较复杂。具体说来有以下方面:

一 儿童脑神经发育因素:

1、神经调节系统:主要指大脑皮层、脑干、脊髓中枢及其附属支配神经对膀胱及尿道的指挥、功能。由于大脑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或传导通路障碍均会导致传导反射障碍。使膀胱括约肌、逼尿肌、后尿道括约肌控制失约而发生遗尿。

2、膀胱自身发育不完善,还不能完全行使控制能力。如膀胱括约肌收缩能力弱或逼尿肌的舒张受到影响,就会导致排尿次数增多、漏尿甚至遗尿。

3、大脑抗利尿激素分泌降低,正常人夜间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是白天的2.5倍,而遗尿症仅为1.5倍,使肾脏对回水的吸收减少,导致夜间尿量增多,产生稀释尿,加重膀胱的负担而遗尿。

二 精神心理因素:

1、大脑、神经系统:脑瘫、脑炎后遗症、脑痴呆、脑肿瘤等脑部部变及腰骶椎隐裂、脊髓肿瘤、脊膜膨出、脊髓外伤、脊髓炎等脊髓病变。

2、泌尿系统疾病:畸形、尿道炎、膀胱炎、肾炎、龟头炎、肾功能损害者。

3、消化道疾病:慢性腹泻及腹痛等。

4、呼吸系统疾病:久咳不愈的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5、内分泌疾病:垂体病、糖尿病等

6、其它:外伤、睡眠过深、睡眠呼吸障碍症、食物过敏等。

三 遗传因素:

遗尿症多出现在夜间睡眠中(偶有白天睡眠中)常有规律性,表现为一夜数遗或数夜一遗,或每月仅1~2次亦有连续几夜遗尿后,几周不再遗尿,遗尿可以是阶段性的,也可持续数月、数年或至性成熟期后消失,其突出表现:沉睡难以叫醒,不能自控排尿,虽因遗尿的原因不同而伴随的症状也不同,但其造成的危害是一致的。

遗尿症是指患者在5岁以后,睡眠中仍不能自控而将尿液排泄在床上的一种病症。孩子得了遗尿症,家长要怎么应对呢?

方法一:调整饮食

每天下午4点后,让孩子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流质,宜偏咸偏干些,临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

方法二:建立合理生活制度

使孩子的生活、饮食起居建立起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妈咪唤醒。

方法三:临睡前不宜过分兴奋

养成按时睡眠,睡前不可逗孩子,不可让孩子兴奋,不可进行剧烈活动,也不可看惊险的影视片,以免使孩子过度兴奋。

方法四:临上床前把小便排干净

养成每天睡前排干净尿的习惯,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条件的家庭,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个澡,使其能舒适入睡,减少尿床的产生。

方法五:更换尿湿的被褥和衣裤

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及时更换,不要让孩子睡在潮湿的被褥里,潮湿被褥会使孩子更易尿床。

方法六:心里治疗

遗尿可使孩子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妈咪不可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等惩罚的手段。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更加委屈和忧郁,更加重心理负担。遗尿症状不会减轻,反会加重。遗尿症者只能在安慰、鼓励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方法七:行为治疗

设置日程表,从治疗第一天起设置日程表,每天进行记录(可使用日历)。当孩子尿床时,努力寻找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记录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及晚餐中液体摄入量太多等。当孩子没有尿床时,把一颗星星画在日程表上,并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每周与医师会晤一次。

(你想每天都收到三甲医院儿科专家指导的权威育儿科普吗?长按上图,扫码)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