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儿呕吐精选古方
2023-08-22 09:10:09 责编:小OO
文档


古人对小儿呕吐有具体分类,区别虚实寒热和起因,辨证施治。以下是古人常用的偏方,偏方并不是正规的药方,在选择试用时要慎重,以下偏方仅供参考。

1、虚吐

胃气虚弱,消纳乳食受障,小儿精倦神怠,囟门煽动,睡卧露睛,频呕频吐。

治则:补胃温脾。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各9克,丁香3克,沉香2克,引用煨姜水煎服。

2、实吐

多为壮实儿,偶滞致胸腹胀满,二便秘涩,痞硬疼痛,口渴思饮寒凉,吐物酸臭。

治则:涤滞通塞,利二便,吐自止。

3、寒吐

过食生冷或当风喂哺受凉,致冷吐。朝食暮吐,为不化之物,无臭无酸,四肢逆冷,面唇色白。

治则:温中散寒。

4、伤乳吐

乳食过饱,胃纳乳片运化不及,致频吐,吐物多为乳片。证为身热,面黄,肚腹膨胀。

治则:减少食量,消乳安胃。

5、伤食吐

过食,尤以油腻,胃纳充盈,腹胀热,口臭厌食,频吐酸性粘稠物,眼睑虚浮,身感潮热。

治则:减食,清胃止吐,汤化其滞。

6、夹惊吐

饮食时受惊骇,频吐清涎,身热心烦神躁,睡卧不宁。

治则:先截风,次定吐。

7、痰饮吐

小儿过饮,膈阻气逆,头目眩晕,面青吐涎沫。

治则:健胃顺气。处方:藿香、缩砂仁、白术(土炒)、人参、茯苓、半夏(姜制)、甘草(炙)各9克。

8、虫吐

胃经热或寒,令虫不安,乱胃作吐。唇色热红寒白,胃不时作痛,频呕清涎。

治则:辨热寒起因,热者用下述1方,寒者用2方。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