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治疗小儿呕吐的按摩手法
2023-08-22 09:12:19 责编:小OO
文档


治疗小儿呕吐的按摩手法

1、寒吐:喜热恶寒,神疲肢冷,面色苍白,食入不化,吐次多而吐出物少,无酸臭气,朝食暮吐。

(1)推前臂(推三关) 穴位:三关 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演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 约推100~300次。(2)揉足三里穴位:足三里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手法:以拇指端作按、揉法。 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下肢萎软乏力等。 (3)摩中脘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端或掌根按揉叫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叫摩中脘;用食、中二指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下向下推至中脘,称推胃脘。穴位:中脘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主治:腹胀,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嗳气,腹痛等。 (4)掐右端正 位置: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际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为右端正。 手法:以左手固定患儿中指,用右手拇指指甲掐或拇指指腹揉右端正。 主治:惊风,呕吐,泄泻,痢疾等。

2、热吐:面赤唇红,发热烦躁,口渴饮冷,吐次少而吐出物多,并有酸馊气味,小便色赤,大便干。 (1)推六腑 (2)清板门:其中从板门推向腕横纹能止泻;从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 (3)运手掌心 (4)推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第七颈椎下方的空隙处)成一直线。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10~20次。 主治:呕吐,项强(脖子发硬),发热、惊风等。 (5)揉涌泉 位置:屈趾足掌心正前方凹陷中。 手法:以左手托住患儿足跟,再以右手拇指向足趾方向推,或用食、中指端揉。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指两手心,两足心与心胸处)烦热。 (6)分推腹阴阳 位置:腹部。 手法: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 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

3、伤食吐:嗳(打嗝)气吞酸,厌食,脘腹胀满,烦躁不安,呕吐之物有酸馊之气味,吐后得安。 (1)分手阴阳 位置:腕背横纹近小指端为阳池,靠拇指端称阴池。 手法:以两手食指固定患儿掌根之两侧,中指托住患儿手,用两拇指自腕背横纹中间,向两旁分推到阳池、阴池穴,为分手阴阳;自两旁(阳池、阴池)向中间合推到掌横纹处,称合推阴阳。 主治:寒热往来,呕吐食积,腹泻腹胀,痢疾等。 (2)清板门 (3)揉中脘 (4)分推腹阴阳 (5)按揉足三里小儿呕吐食疗方法[方一>鲜白萝卜500克,蜂蜜150克。将萝卜洗净,切成丁,放在沸水内煮沸即捞出,把水控干,晾晒半日,再放入锅内,加入蜂蜜,以小火煮沸,调匀,待冷,装瓶备用。一般饭后食用。本方适用于伤食呕吐。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