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帮助孩子长高千万别犯6个“错”
2023-08-22 08:58:02 责编:小OO
文档


作为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高人一等。孩子的身高,应该是每一位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可是,关心是足够了,具体该怎么做呢?并非每个家长都知道。近日,在“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活动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长发育专科主任梁立阳教授表示,大部分家长们对孩子的身高十分重视的,可是,却不知道正确的方法,容易犯一些错误:以为多补钙孩子就会长高;或者认为长得慢不要紧;还有听信广告宣传盲目使用保健品助长等等……其实,这些错误的意识很可能就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由左至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超副院长、罗向阳教授、梁立阳教授)

那么,针对孩子生长发育,家长最容易犯的几大错误行为,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呢?本站编辑就此问题,进一步采访了梁立阳教授。

错误一:没有给孩子记录每年的身高情况

门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因孩子矮小前来就诊,但询问孩子去年的身高增长了多少?几乎没有一位家长能答得出来。这个看似简单的数据对医生的诊断非常重要。梁立阳教授说,我们会依据孩子每年身高的增长幅度,画出孩子身高的曲线图,评估和判断孩子的身高增长是否正常,从而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治疗。

因为要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首先要判断孩子的身高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一般正常的足月新生儿生儿身长50厘米左右。出生后第一年生长最快,可增加25-30里面,1岁孩子的身高可以达到75-80里面,第二年增加10-12厘米。2岁以后至青春发育期前(女孩子10岁,男孩12岁)每年身高增长5-7厘米。如果此期间,每年身高增长在5厘米以下,则表示生长速率不正常。如果每年家长都给孩子做记录,就能及时发现孩子发育问题,少走弯路。

错误二:不认为矮小是病,主观认为孩子长大了会“蹿上去

一项调查显示,97%的矮小儿童家长认识到孩子身高偏矮,但只有1.6%的家长意识到可能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不认为矮小是病、误认为是孩子晚长、以后会“蹿”的占32.3%。

矮小症是一种和生长发育有关的疾病,与内分泌激素调节有关,在原发性或继发性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儿童不能正常长高。目前,中国大约有800万矮小人,并以每年16.1万人的速度递增。根据2010年对广州9.5万名儿童的体检记录进行统计,广州市儿童矮小症的发病率约为3.3%。梁立阳教授强调,生长速度减慢往往是儿童疾病的早期信号之一。家长应正确认识矮小症,在诊断后及早进行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

错误三:认为补钙就可以长高,一味地给孩子补钙

梁立阳教授指出,在门诊中常见家长们问:“补钙能增高吗?”这些家长均认为补钙能促进长个儿。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所以不少父母认为多补钙会促进孩子长高。其实,补钙并不能明显加快骨骼的生长,只是可以使骨骼变得更加结实。所以,孩子长得慢或者不长,跟钙没有多大的关系。

错误四:一些家长听信非专业人员的误解或广告宣传,盲目使用保健品助长

根据调查,我国3-15岁需要治疗的患儿约有700万。可是目前,我国每年因矮小到正规医院就诊的儿童不到30万,真正接受合理治疗的矮小儿童不到3万,总体治疗率严重偏低。忽视正规治疗,导致矮小症儿童接受正规治疗率普遍降低,许多患儿错过了最佳诊疗实际,造成成年后矮小、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自备、抑郁、受人歧视)等,甚至影响就业。

错误五:认为激素就是有害的,即便孩子被诊断为矮小症却接受不了生长激素治疗

很多家长一听到“激素”就非常抗拒,认为激素都是有害的,副作用很大,会造成孩子性早熟等等。其实激素是我们生命中必需的东西,激素有很多种,生长激素是促进长个儿、促进合成代谢的激素。生长激素是治疗不同原因造成的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的理想药物,应用于儿童身高增长在国外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

而老百姓误解的那个激素,一般是指强的松之类的糖皮质激素,跟生长激素是两码事。生长激素只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就可以规避副作用的风险。这是两种概念,大家不要混淆。

错误六:过于追逐孩子的身高,拔苗助长

近年来,为了让孩子长得尽量高点再高点,不少家长陷入了几近疯狂的状态,即使孩子的身高并不属于矮身材,还是想方设法方法让孩子再长高一点。梁立阳教授指出,家长心态可以理解,建议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的调整,将孩子的身高潜能激发到最大。但特别提醒的是,身高正常的孩子不适合注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缺是用来治病的,不能滥用。

如何帮助孩子科学长高?

身高对每个人来说都存在个体差异,但大都与遗传、营养、内分泌、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梁立阳教授提醒家长们,想孩子长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养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有利于长高的营养素是蛋白质和矿物质。多吃鱼虾、瘦肉、花生等优质蛋白,多补充海带、紫菜、虾皮、牛奶等都有利于长高;

二、运动

运动是增高的最佳途径。运动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使骨骼、肌肉、大脑发育得更好;可以多做跳绳、吊单杠、跳皮筋等活动。

三、睡眠

生长激素在晚上分泌得最多,孩子迟睡可能会影响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因此建议孩子每天保持8-9小时的睡眠,夏天午睡至少要半小时。睡前避免光的刺激。

四、心理因素

有的孩子营养、运动、睡眠这些都正常,但是经常郁郁寡欢、心情不好也会影响长个。主要是因为下丘脑、垂体系统机能受情绪抑制,进而引起垂体的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你的孩子能长多高?可以用公式算一算

利用父母的身高可以预测孩子的遗传身高,计算公式如下:男孩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6厘米;女孩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6厘米。

如果发现孩子矮小或者偏矮,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对孩子身高进行科学有效干预。提醒家长,现在孩子矮小已经不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家长一定要重视,及早带孩子检查,在专科有经验的医生的治疗下,进行科学有效的干预,绝不要乱求医、乱用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