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幼儿维生素k缺乏的表现
2023-07-19 05:00:56 责编:小OO
文档


一、幼儿维生素K缺乏的表现

维生素K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维生素K缺乏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婴儿最为常见。一旦身体缺乏维生素K,必定会身体健康造成伤害。那么,缺乏维生素K会给人体带来哪些症状呢?

主要表现为轻重不一的出血症状,常见有鼻出血,牙龈渗血,皮下青紫,黑粪,月经过多,痔疮出血,创面与术后渗血等,深部组织血肿与关节腔积血较少见,偶可见颅内出血危及生命,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症状常常很突然,无预兆。

1。维生素K缺乏症:轻度维生素K缺乏,在临床上可无出血现象,仅能借助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以肯定诊断,当浓度降低至正常的35%~40%时,在损伤处如创口,溃疡面,针孔及刷牙后往往呈现渗血,手术,麻醉,失血或其他原因引起肝功能损害时,凝血酶原浓度下降更多,出血加重,若浓度下降至正常的15% ~20%以下,往往可出现自发性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或在受压处如背部,臀部,大腿以及撞击或穿刺部位,均可发生大小不等的青紫或血肿,常有鼻衄及齿龈出血,或甚至有血痰,黑粪等,患肛痔者常流血不止,较少病例有血尿,大量血液丧失或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2。新生儿出血症:为本病特殊表现之一,出生后肠道内尚无足够细菌合成维生素K,而人乳中维生素K又极少,故血液凝血酶原浓度继续下降,至第2~3天达最低水平(约为正常的10%~40%),此后凝血酶原浓度逐渐上升,至第7~8天时才恢复,在出生一周内可有胃肠道出血,继以其他出血倾向,如有颅内出血时,可引起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症候群,发生呕吐,角弓反张等。

二、维生素K的种类及作用

k1是由植物合成的,如苜蓿、菠菜等绿叶植物;

k2则由微生物合成。人体肠道细菌也可合成维生素k2。现代维生素k已能人工合成,如维生素k3,为临床所常用。维生素k均为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维生素k1是黄色油状物,k2是淡黄色结晶,均有耐热性,但易受紫外线照射而破坏,故要避光保存。

人工合成的k3和k4是水溶性的,可用于口服或注射。临床上使用的抗凝血药双香豆素,其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能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可用以防治血栓的形成。

维生素k和肝脏合成四种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ⅶ,ⅸ及ⅹ)密切相关,如果缺乏维生素k1,则肝脏合成的上述四种凝血因子为异常蛋白质分子,它们催化凝血作用的能力大为下降。人们已知维生素 k是谷氨酸γ羧化反应的辅因子。缺乏维生素k则上述凝血因子的γ-羧化不能进行,此外,血中这几种凝血因子减少,会出现凝血迟缓和出血病症。

此外,人们公认维生素k溶于线粒体膜的类脂中,起着电子转移作用,维生素 k可增加肠道蠕动和分泌功能,缺乏维生素k时平滑肌张力及收缩减弱,它还可影响一些激素的代谢。如延缓糖皮质激素在肝中的分解,同时具有类似氢化可的松作用,长期注射维生素k可增加甲状腺的内分泌活性等。在临床上维生素 k缺乏常见于胆道梗阻、脂肪痢、长期服用广谱抗菌素以及新生儿中,使用维生素k可予纠正。但过大剂量维生素k也有一定的毒性,如新生儿注射30毫克/天,连用三天有可能引起高胆红素血症。

维生素k于1929年丹麦化学家达姆从动物肝和麻子油中发现并提取。它是黄色晶体,熔点52~54℃,不溶于水,能溶于醚等有机溶剂。维生素k化学性质较稳定,能耐热耐酸,但易被碱和紫外线分解。它在人体内能促使血液凝固。人体缺少它,凝血时间延长,严重者会流血不止,甚至死亡。奇怪的是人的肠中有一种细菌会为人体源源不断地制造维生素k,加上在猪肝、鸡蛋、蔬菜中含量较丰,因此,一般人不会缺乏。目前已能人工合成,且化学家能巧妙地改变它的“性格”为水溶性,有利于人体吸收,已广泛地用于医疗上。

三、怎样给宝宝补充维生素K

维生素k可以让新生儿体内血液循环正常进行。在宝宝出生后第一次体检时,医生都会特别指导爸爸妈妈帮宝宝补充维生素k,使维生素k进入宝宝的身体和大脑。

因为维生素k无法通过人的身体形成,所以在日后,宝宝还需要通过饮食摄取维生素k。

人体需要量少、新生儿却极易缺乏的维生素k,是促进血液正常凝固及骨骼生长的重要维生素。

深绿色蔬菜及优酪乳是日常饮食中容易取得的维生素k补给品。人体维生素k的需要量非常少,但它却是维护血液功能正常凝固,减少生理期大量出血,还可防止内出血及痔疮。经常流鼻血的人,应该多从天然食物中摄取维生素k。

维生素k分为二大类,

一类是脂溶性维生素,即从绿色植物中提取的维生素k1和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合成的维生素k2。

另一类是水溶性的维生素,由人工合成即维生素k3和k4。最重要的是维生素k1和k2。 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需要胆汁协助,水溶性维生素k吸收不需要胆汁。

生理功能维生素k控制血液凝结。维生素k是四种凝血蛋白(凝血酶原、转变加速因子、抗血友病因子和司徒因子)在肝内合成必不可少的物质。缺乏维生素k会延迟血液凝固;引起新生儿出血即使供给大量的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的天然形式也不会中毒。

四、新生儿要注意补充维生素k

平常人们所了解的脑溢血,大多发生在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的中老年人中,而新生儿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维生素k缺乏所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碍。不仅如此,维生素k缺乏还会造成婴儿消化道和身体其他部位出血,如治疗不及时,也会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

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只有牛奶的1/4

因缺乏维生素k而导致的脑部出血,大多发生在出生1—3个月的婴儿身上。患儿往往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异常吵闹,同时还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尖叫。在大多数情况下,患儿都有嗜睡、昏迷、呕吐、全身抽搐等症状,如果治疗及时,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往往会留下一些不可弥补的终生缺憾。专家指出,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母乳喂养的婴儿身上。在胎儿期,孕妇体内的维生素k极难输送给胎儿,所以新生儿出生后维生素k储存量很少,如不及时补充维生素k,出生3—5天后就可能发生维生素k缺乏的现象。到了婴儿期,新生儿的维生素k主要通过奶制品摄取,但母乳中的维生素k含量通常只有牛奶的1/4,因此,依靠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容易出现维生素k缺乏的症状。

母乳喂养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今后仍应鼓励,而且在哺乳期女性维生素k充足的情况下,新生儿一般也不会发病。不过哺乳期女性应该注意补充维生素k。首先,哺乳期女性要多进食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蛋黄等。其次,母乳喂养的婴儿要在4个月后适当增加辅食,如果发现婴儿有维生素k缺乏的倾向,可到医院注射维生素k针剂,或服用维生素k营养补充剂。另外,女性怀孕期间或哺乳期间,最好不要频繁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能干扰维生素k在人体内的正常代谢。

这种发生在新生儿身上的自发性脑出血,是晚期维生素k缺乏症的典型症状。它的频繁发生和悲剧性后果,早该引起医学界的重视。莎拉·布丝还指出,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维生素k还可以激活至少3种人体内有利于骨骼生长的蛋白质,有利于增强老年的人骨质健康。

多吃绿叶蔬菜补充维生素k

即使你的饮食结构再合理,身体中的维生素k也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充足。按照医学界普遍认可的看法,成年女性每天需要65毫克的维生素k,而成年男性则需要80毫克左右。豆油和绿叶蔬菜(如菠菜、椰菜花等)中含有的维生素k最为丰富。正常人每天吃一次菠菜,体内的维生素k含量就可以超过所需的4—5倍。尽管豆油中所含的维生素k和绿叶蔬菜不相上下,但布丝还是建议人们更多地食用绿叶蔬菜,因为蔬菜中的营养成分比豆油更为丰富,对于人体的血压、胆固醇指标更有好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