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吃中药怎么治疗
2023-07-19 04:54:52 责编:小OO
文档


一、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1)风寒湿型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通络。

处方:麻黄6克,细辛3克,桂技10克,独活10克;桑技15克,威灵仙15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甘草10克。

加减:关节剧痛加炙川乌、杭白芍;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加秦艽、海风藤;关节麻木漫肿加薏苡仁、苍术。

用法:每月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主共治疗160例,有效率为91.4%-93%之间。

常用成方:乌头汤、麻辛附子汤、蠲痹汤。

(2)风湿热型

治法:清热祛风,除湿通络。

处方:防已15克,知母15克,生地30克,玄参20克,独活9克,桑枝15克,桂枝6克,忍冬藤30克,秦艽15克,茯苓15克,甘草3克。

加减:热盛加石膏、生地;血沉增快可酌加土茯苓、黄柏、龙胆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上方加减共治疗169例,有效率为90.9%--96.6%。

常用成方:桂枝芍药知母汤、白虎加桂枝汤、防已黄茂汤等。

(3)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补血,散寒除湿通络。

处方:人参6克,黄茂20克,当归15克,获等20克,白术20克,鸡血藤20克;熟地15克,羌、独活各15克,桂枝9克。

加减:心悸乏力加炙远志、龙眼肉;关节疼痛甚加制乳香、没药;面色胱白、少气无力加全当归。并加重黄茂用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基础加减共治疗117例,总有效率为94%左右。

常用成方:当归补血汤、四君子汤、归脾汤等。

(4)脾肾阳虚

治法;温阳益气,疏经通络。

处方:生黄茂20克,白术、桂枝、制川乌、防已各15克,桑枝30克,当归、白芍各12克,炙甘草10克。

加减:大便塘薄加扁豆;夜尿频数加补骨脂、吴茱萸。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73例,有效率为93.3%-96.8%。

常用成方:真武汤、人参健脾丸、独活寄生汤等。

(5)肝肾阴虚

治法:滋养肝肾,和血通络。

处方:生地30克,玄参20克,防己15克,石料15克,鸡血藤。15克,当归15克,川牛膝15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知母9克,黄柏9克。

加减:头昏眼花加枸杞子、杭菊花;午后烦热可酌加女贞子、旱莲草;骨蒸劳热加地骨皮、杭白芍。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基础经治56例,有效率在85.7%左右。

常用成方:六味地黄丸、青娥丸、五虎蠲痹散加减。

(6)痰瘀交阻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处方:桃仁12克,红花6克,川芎9克,地龙10克,半夏12克,白芥子12克,制乳没各6克,当归12克,乌梢蛇12克,蜈蚣粉0.6克(吞)。

加减:头昏、面色晦暗酌加炙黄茂、赤芍;肌肉萎缩加党参、白术;关节疼痛甚加虎杖、鹿衔草;皮下有结节可酌加王不留行。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经治疗150例,有效率为91.6%-94.3%。

常用成方:身痛还瘀汤、补阳逐五汤、桃红四物汤等。

二、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尚无特异疗法,治疗的目的是保持关节活动和协调功能,在不同的病期采用不同的疗法,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方案。治疗原则是:①抗炎止痛,减轻症状;②控制和减轻病情活动,防止或减少骨关节破坏;③最大限度保持关节功能;④尽量维持病人正常生活和劳动能力。

(一)一般治疗:在急性期由于关节明显肿痛,必需卧床休息。症状基本控制后才能逐渐适度活动。但在急性期后,为了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应逐渐增加活动锻炼,包括主动和被动活动,并与理疗相结合。饮食应含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增加营养。

(二)西药治疗:包括二类药,一类为非特异性的对症治疗,另一类为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

(1)消炎镇痛类药物: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起到解除急性期疼痛和炎症。小剂量只有止痛作用,大剂量则有抗炎作用。必需指出,这类药围量目前国内的教科书上甚至药典上所规定的剂量都偏小,起不到抗炎作用,近年来国内大多数风湿病专家都主张采用大剂量,个体化。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种类很多,实际上大同小异,可根据自己的经验选用。消炎镇痛药长期使用并不能改变病情进展,徒然增加副作用,因此不应长期使用。

①消炎痛:具有消炎、镇痛及解热作用,其作用较阿司匹林、保泰松强。常用量为25mg/次,2~3次/日,必要时可增加到100~150mg/日,于进餐时、饭后服,其主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痛、皮疹、粒细胞减少,少数人可以肝功有影响,长期服对肾脏有损害,使用中应密切观察。

②布洛芬及优布芬:能消除僵硬及疼痛,改善握力和关节屈伸,用量为0.2~0.4g/次,3次/日,饭后服、副作用较小。优布芬作用与布洛芬相同,但作用较强,副作用更少,用量为50mg/次,3次/日。

③炎痛喜康:为目前较好的长效抗风湿药,疗效略强于消炎痛,用量小,作用迅速而持久,用量为20mg/日,1次服,副作用少。

(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此类药物用于治疗RA在控制症状方面有显著疗效,但同样不能改变病情进展,因此不是病因治疗,因此,对多数病例,它不是首选药,且长期使用副作用多,应严格控制适应证。下列情况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适应证:①严重活动的RA伴发热等全身症状;②严重血管炎、心脏损害、肺胸膜急性损害及眼部并发症;③严重关节炎用其他药物无效;④作为用免疫抑制剂过渡使用。此类药物使用多主张小剂量,以强的松每日2次,每次5~10mg。

(3)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

①金制剂:金制剂治疗RA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为干扰细胞的生化反应,对RA的关节疼痛及晨僵有明显的改善,血沉、类风湿因子及C反应蛋白有下降,有效率70%~80%,而完全缓解率仅20%~30%。由于见效较慢,目前多主张作为维持治疗,常用的金制剂为硫代萍果酸金钠及硫代葡萄糖酸金,剂量为最初2~3次为每次10~25mg,以后每次50mg,皆为每周注射1次,直至发生疗效(一般总量达到1.0g左右),以后改为维持量50mg,每月1次。总剂量达1.0g仍无进步者可不必使用。副作用主要为皮疹,甚至剥脱炎皮炎、口炎、蛋白尿、血尿、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最近有口服金剂,商品名瑞得(ridaura),每日6mg/次,效果与针剂大致相同,但副作用较少。

②青霉胺:治疗RA的机理有1)离解19S IgM 和67SIgG 相结合的类风湿因子; 2)抑制免疫反应,稳定溶酶体膜, 3)阻断可溶性胶原纤维形成不溶性胶原纤维。一般认为该药疗效比金剂为高,但需1~3月才能见效,所以该药应与控制症状的药合用。目前主张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疗效不减低而副作用减少。开始为125mg/次,每日2次,每月增加125mg/日,直至每日总量达到500~750mg,以6个月为一个疗效。其副作用有皮疹、骨髓抑制、肾脏损害,特别注意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膜性肾病。

(4)免疫调节剂:这类药中常用的有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氨甲喋呤、硫唑嘌呤、雷公藤等免疫抑制剂及胸腺素、转移因子等免疫促进剂。

①氨甲喋呤:亦属细胞毒药、对此药评价不一,国外近年来应用较环磷酰胺广泛,认为见效较快(4~6周),副作用并不比环磷酰胺高,而远期无致癌作用。一般用量为7.5~15mg, 每周1次,口服或肌注皆可。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口腔炎、脱发、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长期使用要注意肺纤维化、肝坏死可能。

②环磷酰胺:此药除通过烷基化不同细胞起作用外,对免疫系统各阶段都有影响,减少辅助性T细胞,对B细胞有抑制作用,因而使体液免疫降低,亦有报告认为对抑制性T细胞有抑制作用而使细胞免疫增强,此药国内使用较多,剂量为100mg每日1次口服或隔日静注0.2g,总剂量为4~6g。主要副作用有白细胞减少、脱发、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因此用药时应保持尿量1500ml/日以上,否则尿中浓度过高对尿路粘膜有刺激作用,甚至引起出血性膀胱炎。③雷公藤多甙:为草药雷公藤的半提纯品,据体外试验,该药有抑制单核细胞产生前列腺素E的作用,这可能是其具有抗炎作用的机理。对病人及体外试验都能抑制单核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及类风湿因子,常用量为20mg/次,3次/日。对生殖系统有抑制作用。主要副作用有胃痛、腹泻、皮疹、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本药对骨髓有抑制作用,我们统计137用雷公藤多甙病例,经骨穿证实6例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但停药后逐渐恢复。然而由于此药毒性大大、RA患者最好不用此药,可用其他药物(中药代替)或作为第四类药物选用。

(5)其他:其他一些细胞毒药亦可用于RA治疗,较常用的有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氯奎以及环孢霉素A、这些药未必比前述药疗效好,且副作用亦很高,故使用不多。细胞毒药均有较多副作用,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①有严重的关节外表现,如血管炎、肺纤维化及多发性类风湿结节。②常用药物无效而多关节炎症状明显。③伴高丙球血症、抗核抗体阳性及类风湿因子强阳性。④类固醇激素撤药困难,此类药一般见效均较慢,约2~3周后才能见效,故主张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且选择毒性低、价格低的药物。

(6)免疫调节剂:这类药主要促进细胞免疫、纠正免疫紊乱、单独应用疗效不肯定,一般与其他抗风湿药联合用,常用的药物有左旋咪唑、胸腺素、转移因子等。

三、其他疗法:周身淋巴结照射、血浆置换等亦有报告用于顽固或严重的RA。但因疗效并不确切,而且价格昂贵。故很少应用。晚期已有关节畸型者,可作手术矫正。

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征兆

1. 关节疼痛

关节酸软或疼痛是类风关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但其他一些疾病也会出现类似症状。需注意的是,类风关所导致的关节疼痛常呈对称性,可累及双手及双腕。

2. 晨僵

另一常见症状是晨僵,每日可持续30分钟到2小时不等。因晨僵可与因伤所致的活动度受限相混,故若出现了不明原因的晨僵,需及时咨询风湿病专家。

3. 关节肿胀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伴随手部、腕部或足部的肿胀。有时可见关节腔积液,膝关节及踝关节均可累及。

4. 疲倦

很多慢性疾病均可引起疲倦乏力,但相比较而言,类风关患者常感觉极度疲劳,这也是引起许多患者就医的直接原因。

5. 活动功能丧失

若不及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将逐渐导致患者出现关节损伤,并最终造成活动力丧失。但医学专家表示,合理的诊治仍可帮助类风关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四、类风湿关节炎5点预防措施

一、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大有好处。凡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强,很少患病,其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没经过体育锻炼者强得多。

二、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等。秋季气候干燥,但秋风送爽,天气转凉,要防止受风寒侵袭。冬季寒风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三、注意劳逸结合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是强身保健的主要措施。临床上,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虽然基本控制,处于疾病恢复期,往往由于劳累而重新加重或复发,所以要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

四、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

有一些患者是由于精神受刺激,过度悲伤,心情压抑等而诱发本病的;而在患了本病之后,情绪的波动又往往使病情加重。这些都提示精神(或心理)因素对本病有一定的影响。

五、预防和控制感染

有些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是在患了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慢性胆囊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人们认为这是由于人体对这些感染的病原体发生了免疫反应而引起本病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