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病因及表现
2023-07-18 05:21:34 责编:小OO
文档


一、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病因

遗传因素(30%):

PCO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一连锁(伴性)遗传,或基因突变所引起的疾病,多数患者染色体核型46,XX,部分患者呈染色体畸变或嵌合型如46,XX/45,XO;46,XX/46,XXq和46,XXq,PCOS起源于青春前肾上腺疾病,即当受到强烈应激刺激时网状带分泌过多雄激素,并在性腺外转化为雌酮,反馈性地引起HP轴GnRH-GnH释放节律紊乱,LH/FSH比值升高,继发引起卵巢雄激素生成增多,即肾上腺和卵巢共同分泌较多雄激素致成高雄激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在卵巢内引起被膜纤维化增厚,抑制卵泡发育和卵,造成卵巢囊性增大和慢性无排卵。

促性腺激素释放异常(30%):

PCOS患者的血LH升高,而FSH正常或降低,LH/FSH≥2~3,静脉注射GnRH后LH可出现过度反应,认为可能原发于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在下丘脑中多巴胺能和***肽能神经对GnRH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失控,可导致LH分泌增加,但更可能是雌激素的反馈抑制异常所致,非周期性的腺外转化而来的雌激素(雌酮E1)将导致对LH分泌的正反馈和对FSH分泌的负反馈抑制,LH刺激卵泡细胞增生,产生大量雄激素,雄激素不能全部转化成雌激素,进一步增加腺外芳香化E1的生成,过多雄激素使卵泡闭锁,卵巢包膜纤维化和包膜增厚,由于缺乏月经周期中期的LH峰值,出现排卵障碍,此外,有人发现PCOS患者的卵巢也可能分泌“抑制素”,抑制FSH的分泌,影响卵泡的发育成熟,出现较多囊状卵泡,近年发现高胰岛素血症和增高的IGF也可使LH分泌增多。

雄性激素过多(30%):

在PCOS中,几乎所有的雄激素生成均增多,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减少,游离雄激素增多,活性增强,至于过多的雄激素来源于卵巢或肾上腺众说不一,大剂量GnRH激动剂可降低促性腺激素,雄烯二酮和睾酮减少,而对来源于肾上腺的DHEAS无影响,据报道大约70%的PCOS患者为卵巢源性雄激素所致:①由于类固醇激素所需酶系功能紊乱,如芳香化酶缺乏,3β-醇甾脱氢酶不足或活性下降,P45OC17A调节异常,雌激素合成障碍,大量雄激素在外周(脂肪,肝,肾内)转换为雌酮,也有人认为卵巢发育不充分使芳香化酶的活性下降,②LH脉冲频率及振幅升高,刺激卵泡膜细胞及间质细胞增生和雄激素的生成,过多的雄激素促使卵泡闭锁,卵巢粒层细胞早期黄素化,生长停止,不能排卵,形成PCOS。

二、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症状

1、月经异常:月经稀少,闭经,少数可表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多发生在青春期,为初潮后不规则月经的继续,有时伴痛经。

2、多毛:较常见,发生率可达69%,由于雄激素升高,可见上唇,下颌,胸,背,小腹正中部,大腿上部两侧及肛周的毳毛增粗,增多,但多毛的程度与雄激素水平不成比例(受体数,雌激素,SHBG及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同时可伴痤疮,面部皮脂分泌过多,声音低粗,阴蒂肥大,出现喉结等男性化征象。

3、不孕:由于长期不排卵,患者多合并不孕症,有时可有偶发性排卵或流产,发生率可达74%。

4、肥胖:体重超过20%以上,体重指数≥25者占30%~60%,肥胖多集中于上身,腰/臀比例>0、85,多自青春期开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

5、卵巢增大:少数病人可通过一般妇科检查触及增大,质地坚韧的卵巢,大多需辅助检查确定。

6、雌激素作用:所有病人都表现为雌激素作用良好,检查时,可见宫颈黏液量多,持续,大量雌激素作用可出现内膜增生过快,非典型性增生,甚至癌变。

三、多囊卵巢综合征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1、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增加运动以减轻体重,纠正由肥胖而加剧的内分泌代谢紊乱,减轻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使IGF-1降低,IGfBP-1增加,同时SHBG增多使游离雄激素水平下降。减轻体重可使部分肥胖型PCOS者恢复排卵,并可预防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二甲双胍1.5~2.5g/d,伴或不伴有糖尿病者均可使用,能有效地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水平,使毛发减少甚至可恢复月经(25%)与排卵。由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PCOS的主要病因,故凡可减轻体重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均可治疗本综合征。近年来,已有很多有关胰岛素增敏剂(insulin sensitizing agents)的治疗报道。噻唑烷酮(Thiazolidone)为一类口服胰岛素增敏剂,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如曲格列酮(Troglitazone)可明显减轻PCOS病人的高胰岛素血症和高雄激素血症,并有助于诱导排卵。Ciotta等报道,胰岛素增敏剂可明显降低血LH、雄激素水平、抑制胰岛素分泌,升高SHBG浓度,并可长期治疗,胰岛素增敏剂可能更适用于高胰岛素血症的PCOS患者。

2、药物诱导排卵

(1)氯米芬:是PCOS的首选药物,排卵率为60%~80%,妊娠率30%~50%。氯米芬与下丘脑-垂体水平的内源性雌激素竞争受体,抑制雌激素负反馈,增加GnRH分泌的脉冲频率,从而调整LH与FSH的分泌比率。氯米芬也直接促使卵巢合成和分泌雌激素。于自然月经周期或撤药性子宫出血的第5天开始,每天口服50mg,连续5次为1疗程,常于服药的3~10天(平均7天)排卵,多数在3~4个疗程内妊娠。若经3个治疗周期仍无排卵者,可将剂量递增至每天100~150mg,体重较轻者可考虑减少起始用量(25mg/d)。服用本药后,卵巢因过度刺激而增大(13.6%),血管舒张而有阵热感(10.4%)、腹部不适(5.5%)、视力模糊(1.5%)或有皮疹和轻度脱发等副作用。

治疗期间需记录月经周期的基础体温,监视排卵,或测定血清孕酮、雌二醇以证实有无排卵,指导下次疗程剂量的调整。若经氯米芬治疗6~12个月后仍无排卵或受孕者,可给予氯米芬加HCG或糖皮质激素、溴隐亭治疗或用HMG、FSH、GnRH等治疗。

(2)氯米芬与绒促性素(HCG)合用:停用氯米芬后第7天加用绒促性素(HCG) 2000~5000U肌注。

(3)糖皮质激素与氯米芬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是基于它可抑制来自卵巢或肾上腺分泌的过多雄激素。通常选用地塞米松或泼尼松。泼尼松每天用量为7.5~10mg,2个月内有效率35.7%,闭经无排卵者的卵巢功能得到一定恢复。用氯米芬诱发排卵无效时,可在治疗周期中同时加服地塞米松0.5mg,每晚服2.0mg,共10天,以改善氯米芬或垂体对促性腺激素治疗反应,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4)尿促性素(HMG) :主要用于内源性垂体促性腺激素与雌激素分泌减少的患者,尿促性素(HMG)是从绝经期妇女尿中纯化的提取物,内含FSH与LH,两者比例为1∶1,每安瓿含FSH和LH各75U。尿促性素(HMG)被视为治疗无排卵不孕的备选诱发排卵药物,因其副作用较多,诱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危险性较大。一般开始每天肌注HMG1安瓿,3~4天后如血清雌二醇水平逐渐增加则继续用药,若雌二醇水平不上升可再增加0.5~1安瓿,3天后再根据情况调整用量。当尿雌激素水平达50~100礸/24h,或血清雌二醇在500~1000pg/ml时或卵巢增大明显者应停药。绒促性素(HCG)的治疗剂量应因人及治疗周期而异,并备有严密的卵泡成熟监测措施,防止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   (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GnRH可促进垂体的FSH和LH释放,但长期应用使垂体细胞的GnRH受体不敏感,导致促性腺激素减少,从而减少卵巢性激素的合成。其作用可逆,开始对垂体的FSH、LH和卵巢的性激素起兴奋作用,14天后下降至正常水平,28天达去势水平。

临床上,可用GnRH-A 150礸,每天皮下注射1次,从卵泡期开始,或从上1周期的黄体期(第21天)开始,待性激素达到去势水平后,再用绒促性素(HCG)诱发排卵,剂量同前。这样可以避免月经周期中的LH峰出现过早而造成卵泡黄素化。但由于GnRH-A价值昂贵,用量大,临床应用受到。

(6)FSH:FSH有纯化的和重组的人FSH(rhFSH)2种。FSH是多囊卵巢较理想的治疗制剂,但价格昂贵。并可能引起OHSS。应用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卵巢变化。剂量以75U较安全。FSH也可与GnRH-A联合应用,以提高排卵成功率。

(7)溴隐亭:适用于伴有高PRL的ICOS患者,初始剂量1.25mg,2次/d,可逐渐增加到2.5mg,2~3次/d,餐后服用。

3、双侧卵巢楔形切除:适用于血睾酮升高、双侧卵巢增大而DHEA、PRL正常(提示主要病因在卵巢)者,切除部分卵巢,去除卵巢产生过多的雄激素,可纠正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紊乱,但切除的部位和切除的组织量与疗效有关,有效率不等。妊娠率为50%~60%。术后复发率高,如并发盆腔黏连,则不利于妊娠。腹腔镜下卵巢烧灼术或切除术亦可收到一定效果。

4、多毛症治疗:可定期剪去或涂以“脱发剂”,切忌拔除,以防刺激毛囊过度生长,亦可作电蚀治疗或应用抑制雄激素药物治疗。

(1)口服避孕药:以雌激素为主的雌、孕激素复合片较理想,可抑制LH分泌,降低血睾酮、雄烯二酮和DHEAS,增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浓度。

(2)孕激素:有弱的抗雄激素和轻度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的作用,可降低睾酮和17-酮类固醇的水平。以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较常用。一般用6~8mg/d口服。此外,醋酸酯环丙孕酮(Cyproterone acetate;CPA)属高效孕酮,有较强抗雄激素作用。常与炔雌酮同服。

(3)GnRH-A:在月经周期的第1~5天开始使用,现已有经皮吸入、皮下和肌内注射等多种制剂可供选用。同时加服炔雌酮可避免用药后雌激素所致的不良反应。

(4)地塞米松:适用于肾上腺来源的高雄激素血症,0.25~0.5mg/d。每晚口服。

(5)螺内酯(安体舒通):通过阻止睾酮与毛囊的受体结合,也可通过抑制17α-化酶而干扰卵巢雄激素的合成。每天口服50mg。可使患者的毛发生长减少,毛发变细。高雄激素血症伴无排卵的月经失调者可于月经的第5~21天,每天口服20mg,可使部分患者月经周期及排卵恢复。

5、人工月经周期:对于无多毛的患者而又无生育要求者,可给予孕激素行人工周期治疗,以避免子宫内膜的过度增生和癌变。

手术治疗:包括卵巢楔切术和腹腔镜显微手术治疗。

(一)卵巢楔切术(ovarian wedgeresection,OWR):OWR治疗PCOS的确切机转尚不甚明了。有两组文献报道,OWR后3~4天血清To、Adione、E1、E2明显降低,此后LH下降而FSH无变化,术后2周LH/FSH比值恢复正常相继出现卵泡发育和排卵。OWR排卵率80%,妊娠率50%,术后粘连率41%(Buttram 1975)。应用新显微外科技术和新粘连屏蔽法(new adhesive barriermethod)。可以有效地防止术后粘连。

(二)腹腔镜卵巢治疗(Laparoscopic ovariantreatment):是一种新技术。即应用腹腔镜行卵巢多点啄活检切除(multiple punch biopsyresection,MPBR)、卵巢电灼(ovarian cauterization)和激光卵巢多点汽化(multiple ovarianvaporization)和激光楔切。

四、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治疗

1.肾气不足

【主症】年满18周岁,月经未至或来潮后复闭.素体虚弱,头晕耳鸣,第二性不足,腰腿酸软,腹无胀痛,小便频数.舌淡红,脉沉细。

【治法】补肾养肝调经。

【方药】归肾丸加味;菟丝子、杜仲、枸杞、山萸肉、当归、熟地、山药、茯苓、鸡血藤、首乌。

2.气血亏虚

【主症】月经周期后延,经量偏少,继而闭经.面色不荣,头目晕眩,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边有齿?,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补气养血调经。

【方药】人参养营汤:党参、黄芪、煨白术、茯苓、远志、陈皮、五味子、当归、白芍、熟地、桂心、炙甘草。

3.阴虚内热

【主症】月经先多后少,渐致闭经.五心烦热,颧红升火,潮热盗汗,口干舌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加减一阴煎:生地、熟地、白芍、麦冬、知母、地骨皮、黄精、丹参、枳壳、炙甘草。

4.气滞血瘀

【主症】月经闭止,胸胁胀满,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舌质紫暗,边有瘀点,苔溥,脉沉涩或沉弦。

【治法】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药】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5.痰温阻滞

【主症】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神疲嗜睡.头晕目眩,或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苔白腻,脉滑。

【治法】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生姜、神曲、当归、川芎。

6.血寒凝滞

【主症】经闭不行,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四肢欠温,大便不实,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调经。

【方药】温经汤加减:当归、川芎、小茴香、干姜、肉桂粉(冲服)、五灵脂、生蒲黄、川牛膝。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