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葡萄球菌感染的护理
2023-07-18 05:22:15 责编:小OO
文档


一、葡萄球菌感染的疾病原因

1.毒素

(1)溶血素 金葡菌可产生四种不同抗原型的溶血素,α,β,γ和δ,皆可产生完全性溶血。α溶血素尚可损伤血小板、巨噬细胞和白细胞,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2)杀白细胞素 杀死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或破坏其功能,使细菌被吞噬后仍可在细胞内生长繁殖。

(3)肠毒素 为产生食物中毒的外毒素,至少有A,B,C1,C2,D和E六种,口服少量即可引起呕吐和腹泻。

(4)表皮溶解毒素 此毒素可使皮肤表皮浅层脱落产生大疱型天疱疮等症状。

(5)产红疹毒素 为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产生,临床上有猩红热样皮疹。

2.酶

葡萄球菌可产生蛋白酶、脂酶和透明质酸酶等多种酶类,这些酶的致病作用尚不明确,但具破坏组织的作用,可能促进感染向周围组织扩散。此外还有几种酶与致病和耐药有关。

(1)血浆凝固酶 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沉积于菌体表面,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并有利于感染性血栓的形成。

(2)β内酰胺酶 灭活β内酰胺类抗生素。

(3)透明质酸酶 此酶可水解人体结缔组织细胞间的基质-透明质酸,使感染扩散。

(4)溶脂酶 金葡菌可产生数种溶脂酶,作用于血浆及皮肤表面的脂肪及油质,有利于细菌侵入人的皮肤及皮下组织。  

3.细胞抗原

(1)荚膜抗原 金葡菌的某些菌株有明显荚膜,使毒力增加,机体可产生相应抗体。蛋白A(凝集原)是金葡菌细胞壁的组成部分,存在于90%的金葡菌。蛋白A可与IgG的Fc片段结合,具有抗调理素作用和抗吞噬作用的功能。

(2)细胞壁壁酸 为一种特异性抗原,金葡菌、表葡菌和腐葡菌的壁酸组成成分不同。

二、葡萄球菌感染的

1.由毒素引起的疾病

(1)葡萄球菌胃肠炎 金葡球菌污染淀粉类食物(如剩饭、粥、米面等)、牛奶及奶制品、鱼、肉、蛋等食品后,可在室温下(22℃左右)大量繁殖而产生耐热的肠毒素(外毒素),100℃,30分钟只能杀灭金葡菌而不能破坏毒素,后者可引起恶心、呕吐、中上腹痛、腹泻等症状

(2)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高热、休克、红斑皮疹、呕吐、腹泻,并可有肌肉痛,黏膜充血,肝、肾功能损害,定向障碍或意识改变等。

(3)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通常认为由Ⅱ群噬菌体型金葡菌所引起,此菌能产生表皮溶解毒素,引起新生儿和幼婴儿皮肤呈弥漫性红斑和水疱形成,继以表皮上层大片脱落。

2.由葡萄球菌直接入侵或全身播散所致的疾病

(1)皮肤、软组织感染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大多数为金葡菌所引起,少数的致病菌可为表葡菌,主要有疖、痈、毛囊炎、脓疱、脓疱疮、天疱疮、外耳炎、伤口感染、海绵窦血栓形成、睑腺炎、褥疮感染、肛周脓肿等。

(2)败血症 葡萄球菌是败血症的常见致病菌。多数表现为大关节的局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但也有呈化脓性关节炎者。

(3)心内膜炎 可发生于下列情况:①在葡萄球菌败血症过程中,正常或受损瓣膜均可被累及;②人工心脏瓣膜装置术后2个月以上,胸骨创口感染,导尿、拔牙等所致的暂时性菌血症;③起搏器装置后(罕见);④经静脉补液或静脉注射***等途径所致。金葡菌所致的心内膜炎大多呈急性病程,起病急骤,有寒战、高热及毒血症征象。

(4)肺炎 葡萄球菌肺炎的病原菌绝大多数为金葡菌,原发性者较少见,大多继发于病毒性肺部感染(麻疹、流感等)后,或由血行播散所致。患者以婴幼儿为多见,成人患者少见。

三、葡萄球菌感染的检查诊断

1.(血、脓液、痰、脑脊液、粪便、分泌物等)的涂片或培养找到病原菌。

2.败血症和心内膜炎的确诊在于相应临床表现和阳性血培养。疑为两者时宜在抗菌药物应用前取血3~4次送培养,每次相隔1~2小时已用抗菌药物者仍须在每天高热时取血培养2~3次,血量可在6~10ml,最好血清留血块作培养。3~4次培养的阳性率则可达95%~98%以上。此系指抗菌药物应用前而言,如已应用抗菌药物,则培养阳性率将自90%以上降至40%左右。血培养阴性而从各种脓性分泌物(如迁徙性脓肿、手术创口脓液等),胸腔积液、腹水等标本检出病原菌也有辅助诊断价值。

3.表葡菌血培养阳性判断时宜谨慎,如2次以上获得同一表葡菌,虽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有条件的实验室应作质粒和酶切谱的分析。

4.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肺炎患者的痰液,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患者的月经塞上和局部脓肿、阴道等处,骨髓炎患者的局部分泌物,食物中毒患者的粪便和呕吐物(以及相应食物)等中均有分离出致病菌的机会。当临床上高度怀疑为金葡菌败血症或心内膜炎,而血培养多次呈阴性时则可作血清磷壁酸抗体检测(固相放射免疫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5.椎旁脓肿,X线检查从2~3周开始可见椎间隙狭窄,以后有骨质破坏及增生,椎间盘有骨桥形成,为该病X线的特征。

四、葡萄球菌感染的护理治疗

1.一般治疗

及时诊断,及早应用适宜的抗菌药物,为治疗严重葡萄球菌感染获得成功的主要关键。除抗菌药物外,还应重视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抢救感染性休克和保护心、肺、肾、肝等重要脏器功能等综合措施。肾上腺皮质激素是否采用,必须充分权衡其利弊后而决定,除非有严重毒血症,并与有效抗菌药物合用,一般以不用为妥。人血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适用于低球蛋白血症等抗体缺陷性疾病患者。

2.外科处理

脓液的充分引流,常是处理某些伴有脓肿的葡萄球菌感染的先决条件。疖、甲沟炎、睑腺炎等表浅感染,在自行穿破或切开排脓后即迅速痊愈,一般无需抗菌药物。皮下深部脓肿或骨髓炎有脓肿形成时则须切开引流,肺脓肿可采取体位引流,这些感染均须加用抗菌药物治疗。多房性肝脓肿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单房较大脓肿则在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时,考虑外科引流。人工心脏瓣膜或静脉插管伴有葡萄球菌感染时,必须更换瓣膜或拔除插管,单用抗菌药物常不能控制感染。急性金葡菌心内膜炎的内科治疗疗效不佳,反复出现栓塞或发生急性心力衰竭者均为手术指征。

3.抗菌治疗

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有全身症状或局部病灶呈迅速发展的趋势时,应立即采用积极的抗菌治疗。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