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无症状型心肌缺血如何护理
2023-07-18 05:26:31 责编:小OO
文档


一、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的症状表现

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平时无症状,但当跑步、饮酒、激动、过度吸烟、严重失眠等情况出现时,易突然心慌、胸闷,严重时心脏停搏,引起猝死。无症状心肌缺血易被忽视,而它又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当中老年人出现下列症状时,要及时就诊。

1、胃部不适

心脏病引起的胃部不适很少会出现绞痛和剧痛,压痛也不常有,只是一种憋闷、胀满的感觉,有时还伴有钝痛、火辣辣的灼热感及恶心欲吐感,大便后会有一些缓解,但不适的感觉不会完全消失。

2、下颌骨疼痛

疼痛扩散到下颌骨两侧,有时只扩散到颈部一侧或双侧。

3、前臂和肩膀疼痛

左臂和左肩受到影响最常见,但疼痛严重时也会反射到右臂。疼痛一般为钝痛,也不会扩散到腕部和手指,通常仅限于前臂内侧。

4、呼吸急促

一呼一吸拉长或喘不过气来,静坐几分钟后,呼吸似乎恢复正常,但是当患者重新开始走动时,喘息又立刻开始。

5、疲劳感

平常的工作状态就可以出现严重的疲劳,连伸直身子的力量都没有。疲劳并不局限于身体的某个部位,而是全身性的。

二、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

1、发作的时间节律性有异同

一般认为SMI在上午多发,午夜少发,老年人与中青年人一样,高发时间仍然在上午6~10时,可能与晨起后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和皮质激素升高,血小板聚集增强及纤溶活性低下等因素有关,因为SMI发作前有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而且β阻滞药能降低这一时区SMI发作频率,提示心肌耗氧增加在这一时间SMI发作起一定的作用,但夜间2~6时SMI发作频率,老年人(18.1%)明显高于中青年人(8.1%),这可能与老年人心功能差,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心室充盈压升高及左室扩张有关,

2、ST段低压程度相同而持续时间长,发作次数多

老年人SMI发作时ST段低压程度与中青年人无明显差异,分别为1.8±0.6mm和1.7±0.6mm,但每次发作持续时间(10.3±8.4分钟)明显长于中青年人(7.5±6.1分钟),人均阵次也明显高于中青年人,这可能与老年人冠脉病变较重,痛阈值升高及心肌退行性变有关,随着ST段低压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及发作频率增加,SMI检出率降低,而有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升高。

3、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多

老年人SMI发作时,出现LownⅢ级以上的室性心律失常,房颤,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显著高于中青年人,心肌缺血可诱发心律失常,较重的心律失常也可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约有半数患者的心律失常是心肌缺血所致,严重心律失常与猝死有关,SMI与急性心肌梗死有关,故SMI伴严重心律失常者应积极治疗。

4、血清CPK-MB和CPK-MB/CPK比值升高

研究表明,SMI的老年患者血清CPK-MB升高,CPK正常,CPK-MB/CPK比值明显升高,缺血缺氧能引起心肌细胞膜的理化性质和通透性改变,使心肌中特有的CPK-MB释放入血,导致血清CPK-MB升高,因后者仅占CPK的15%,若CPK-MB轻中度升高,对CPK值影响不大(正常),但CPK-MB/CPK比值明显升高。

三、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的检查手段

1、心电图和运动试验

对疑有 SMI者应在休息状态下常规做心电图检查。若阴性时可做运动试验。有人认为,运动试验时,如果ST段压低同时伴有低血压和R波异常,是严重病变的标志。也有作者认为,运动试验引起ST段偏移并伴有心动过速,不论有无症状均提示心肌缺血。运动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可达 70%~ 90%。

2、动态心电图监测

是公认的检测日常生活中 SMI最有效的手段。可观察心肌缺血发生的频率及经过时间,又可了解 SMI与日常生活、活动的关系。有人报告其准确率为7 2%,敏感性71.4 %、特异性83.3%。

3、201 铊显影和82铷中子发射断层扫描

是获得 ST段压低时,心肌缺血的证据。82铷中子发射断层扫描更能反映心脏缺血情况。

4、冷加压试验

把病人肢体放在冷水中诱发血管、包括冠状血管收缩,然后做心电图检查。

5、 X线胸片

检查冠状动脉严重粥样硬化者可以发现冠状动脉钙化点。

6、冠状动脉造影

可直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但毕竟由于其创伤性,不能用来对无症状的病人检测。

四、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的治疗护理

1.控制易患因素

有效的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凝状态及高脂血症,戒烟酒、合理饮食,对防治是至关重要的。

2.抗心肌缺血药物

治疗心绞痛的各种药物对SMI都有效。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耗氧增加(发作前心律增快和血压升高)所致的SMI最有效。尤其是控制午前发病者疗效更突出。扩血管剂对冠脉痉挛所致者效果较小。在钙拮抗剂中,硝苯地平因作用时间短和增加心律,疗效交叉,多用比尔硫卓和氨氯地平。盐类对SMI很有效但易发生耐受性,主张用盐类不过夜,以保证数小时的无盐类的间歇期。由于老年人SMI在夜间发作也有一定的频率,可以白天用盐类,晚间用钙拮抗剂。若因心肌耗氧增加和冠脉痉挛所致的缓和性心肌缺血者应联合用药,如氨氯地平和阿替洛尔合用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用药。SMI高峰多发生于晨后数小时内,短效制剂应在患者醒后立即服用。长效制剂应在晚上临睡前使用,有利于控制SMI的发作。

3.介入手术治疗

药物疗效欠佳者应行冠脉造影,了解病变程度和范围,以便选择冠脉搭桥术,冠脉形成术或其他介入方法治疗。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