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验血前有那些注意事项呢
2023-07-18 19:15:39 责编:小OO
文档


一、癌症肿瘤筛查抽血的15项指标

1. AFP

AFP是指血清甲胎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存在胎儿发育的早期肝脏和卵黄囊中,胎儿出生后不久即逐渐消失。正常人含量极低,当含量明显升高时,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目前常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普查和早期诊断,也可用于提示肝癌手术切除的疗效(即是否彻底或复发)。

主要相关肿瘤:肝细胞癌和生殖细胞癌。

其它相关肿瘤:胚胎细胞癌、卵巢畸胎瘤、胃癌、胆道癌、胰腺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肠炎以及遗传性酪氨酸血症等会升高;怀孕时也可一时性升高。

检查注意事项:

每1-2天做动态测定,可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

2. CEA

CEA是指癌胚抗原,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及胎儿肠组织中,故名。血清CEA升高,除见于消化道癌外,也见于其他系统。连续监测癌胚抗原水平可用于肿瘤治疗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一般病情好转时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下降,病情发展时升高。

主要相关肿瘤:广谱的肿瘤标志物。

其它相关肿瘤:常见于肺癌、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吸烟者假阳性较多,妊娠期妇女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患者中约有15%~53%的血清CEA也会升高。

3. CA242

CA242是指癌抗原242,常用RIA法测定,是胰腺癌与胆囊癌的特异性肿瘤抗原。

主要相关肿瘤:胰腺癌、胃、结肠癌。

其它相关肿瘤:肝癌、食管癌、肺癌。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胃肠疾病如胰腺癌、肝炎、肝硬化患者会有所升高。

4. CA125

CA125是指癌抗原125,是与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相关的抗原。癌抗原125存在于病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血清中。

主要相关肿瘤:卵巢癌。

其它相关肿瘤:肺癌、胰腺癌、乳腺癌、肝癌、胃肠道恶性肿瘤、子宫癌。

其他影响因素:女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行经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慢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肺炎等会升高。

5. CA199

糖基抗原CA199是一种粘蛋白型的糖类蛋白肿瘤标志物,为细胞膜上的糖脂质,因由鼠单克隆抗体116NS19-9识别而命名。是迄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在血清中它以唾液粘蛋白形式存在,分布于正常胎儿胰腺、胆囊、肝、肠和正常成年人胰腺、胆管上皮等处。是存在于血液循环的胃肠道肿瘤相关抗原。

主要相关肿瘤:胰腺癌、胆管癌、结直肠癌。

其它相关肿瘤:肝癌、胆囊癌、胆管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很多消化系统的良性疾病患者中也有升高,据报道又近10%的胰腺炎患者血清CA19-9有中等度升高。

糖基抗原CA199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CA19-9 不适于在人群中进行肿瘤的筛查,其血清水平也不能作为是否存有肿瘤的绝对证据,结果的判断应结合临床与其他检查。

检查前禁忌:抽血前一晚请勿进食过于油腻的食物和饮酒,以免影响体检结果。

检查时要求:CA199在术前检查一次,在术后第一年每3月检查一次,第二年每6月一次,以后每年一次,如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任何一项指标升高,则要求病人每3月检查一次。

6. CA153

主要相关肿瘤:乳腺癌的首选标志物。

其它相关肿瘤:肺癌、卵巢癌、肺腺癌、结直肠癌等均可增高。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乳腺疾患、子宫内膜异位、卵巢囊肿等患者的血清CA15-3也可超过正常值。

7. CA724

主要相关肿瘤: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

其它相关肿瘤:对其他胃肠道癌、乳腺癌、肺癌、卵巢癌等也有不同检出率。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疾病对CA72-4影响较小。

8. CA50

主要相关肿瘤:胰腺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

其它相关肿瘤:胃癌、胆囊癌、肝癌、肺癌、乳腺癌。

其他影响因素:萎缩性胃炎、胰腺炎、结肠炎和肺炎发病时,CA50也会升高。

9. NSE

主要相关肿瘤:小细胞肺癌。

其它相关肿瘤:肺腺癌、大细胞肺癌、神经系统癌。

其他影响因素:若发生溶血或者采血后停滞时间过长在分离血浆血清或离心不当使细胞破坏,均可导致NSE升高。

10. CYFRA21-1

主要相关肿瘤:肺鳞癌、宫颈癌、食管癌。

其它相关肿瘤:膀胱癌、鼻咽癌、卵巢癌、胃肠道癌。

其他影响因素:肝炎、胰腺炎、肺炎、前列腺增生也可有一定的升高。

11. f-PSA

主要相关肿瘤:前列腺癌。

其它相关肿瘤:某些妇科肿瘤和乳腺癌。

其他影响因素:前列腺增生会引起升高。

12. t-PSA

主要相关肿瘤:前列腺癌。

其它相关肿瘤:某些妇科肿瘤、多囊卵巢综合症、乳腺癌。

其他影响因素: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会引起升高。

13. Free β-hCG

主要相关肿瘤:妇科肿瘤和非精原性睾丸癌。

其它相关肿瘤:乳腺癌、精原性睾丸癌、肺癌、肝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患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等非肿瘤状态、肺炎、前列腺增生时,Free β-hCG含量也会有有所升高。

14. SCCA

主要相关肿瘤:宫颈鳞癌。

其它相关肿瘤:肺鳞癌、头颈部鳞癌、食管癌以及外阴部鳞状细胞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肝炎、肝硬化、肺炎、结核病患者中SCCA值有所升高。

15. β2-MG

主要相关肿瘤:恶性肿瘤辅助性标志物,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肉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尤为明显。

其它相关肿瘤:肺癌、乳腺癌、胃肠道癌及子宫颈癌中也可见升高。

其他影响因素:肾功能衰竭、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及炎症时会升高,而且在多种疾病中均可增高,故应排除由于某些炎症性疾病或肾小球滤过功能见底所致的血清β2-MG增高。

二、验血前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看病时,一定配合医生把姓名写正确、工整。避免同名或相类似名混淆,给您带来不便。

二、做生化检验时必须采空腹血。一般来说,所谓需要抽空腹血的化验,大部分是作生化检验的项目。例如肝功能、糖、蛋白质、脂类、与各种无机离子(钾、钠、钙、磷等)。在特殊需要时遵医嘱也可以在清淡饮食后6小时采血化验;不过,做血脂检验时,必须在餐后12小时方可采血。

三、空腹血是指清晨未进餐前,距前一餐约12至14小时所抽取的静脉血。由于餐后12至14小时胃肠的消化与吸收活动已基本完毕,因而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成分比较恒定。此时测得的各种数值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机体的生化变化,进而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四、针对不同的化验项目要问清医生,区别对待。如血糖检查,餐后血糖,一定要吃饭后再做检查;餐前血糖,早上一定不能吃饭,才能检查;血脂检查之前,最好不要吃含油脂过高的食物,如排骨汤,粉蒸肉等。

抽血后用消毒过的药棉压紧抽血部位,需要在针孔以及向上2厘米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不要揉,避免造成皮下血肿。因为个人凝血时间不同,有些人按压时间可能要更长些,如有出血倾向,按压时间应适当延长。有些人看到表皮没有血渗出就停止压迫,可能因皮下渗血造成淤青。如出现淤青,24小时后可用热毛巾敷。

抽血后最好休息15分钟,可静坐或躺下,若出现头晕、眼花、乏力等晕针症状,应立即平卧,喝点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离开。抽血后24小时内应保持手臂清洁卫生,尽量别洗澡,更不要洗桑拿。

知道了抽血前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如果抽血做生化指标检测时有感冒症状,最好等病好后再做。此外,抽血做激素水平检测时,要听医生安排,按时抽血。

三、常用于肿瘤筛查的项目

健康体检专家表示,体检是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和癌症的重要途径。体检中的血液检查、X光、B超、乳腺钼钯摄片等都是常用的肿瘤筛查方法。当发现检查结果异常后,还可通过CT、磁共振、病理活检等检查进行确诊。由于全身CT、磁共振等价格较为昂贵,因此专家建议:先通过体检项目中的常规肿瘤筛查,再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确诊。

常用于肿瘤筛查的项目如下:

1、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查出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检测血液中各种肿瘤标志物指标是否升高。通过血液检测可发现、鉴别各种恶性肿瘤。

2、肛门指检:可以确定距肛缘7厘米至10厘米的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临床证实,70%-80%的直肠癌可以通过肛门指检发现。

3、大便潜血检查:如发现阳性患者,可进一步做结肠造影或结肠镜检查,减少大肠肿瘤患者漏诊。

4、X线胸片:X线穿过器官组织后会出现不同的影像,一些隐蔽的肿瘤也可以X线片上表现出来。

5、B超:利用彩色多谱成像技术,可清晰地发现甲状腺、胆、脾、肾、盆腔等全身大多数器官是否有肿块病变的存在。

6、妇科宫颈涂片或TCT:可获取子宫颈口的脱落细胞,检查早期宫颈癌。

7、乳腺钼钯摄片:能在X光摄片中显示乳头、乳晕、乳腺脂肪、腺体等不同组织的图像,有利于发现深部的微小乳腺癌病灶。

8、胃镜和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食管、胃、肠黏膜的色泽、血管纹理、腺体形态,区分和识别炎症、疤痕狭窄还是肿瘤,对可疑的病灶还可以立即病理活检进行确诊。

四、常见的癌症筛查的误区

1.肿瘤是老人的事。

很多肿瘤不断“年轻化”,因此筛查绝不单是老人的专利。同时,肿瘤也不是越老越要查。由于老年人前列腺癌的进展非常缓慢,即使得病,大多也不会因此危及生命,因此75岁后没有必要再进行每年一次的前列腺癌筛查。

2.体检前不做好准备。

肿瘤专科医生通常需要综合多项检查项目的结果。如果受检者因未做好准备而影响了检查结果,就可能造成漏诊或误诊。宫颈癌筛查时应注意,检查前一两天不宜性生活;做结肠镜前3天,最好吃无渣或少渣半流质饮食。

3.健康体检就是癌症筛查。

普通健康体检范围并不能完全涵盖肿瘤筛查的范围,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两者不能相提并论。防癌体检,除了早期发现存在于身体内部的肿瘤外,还会分析受检者以后患肿瘤的因素,对受检者进行健康教育和不良生活方式干预。

4.只要是医生,就能做癌症筛查。

“术业有专攻”,只有专科肿瘤医生才了解肿瘤的各种性状。现在某些“筛查”有做得太滥之嫌,随便摸两下、随意做点检查,也被视作参加了“筛查”,如此不但查不出肿瘤。更会让受检者放松警惕,反而误事。拿乳腺癌来说,很多地方都在采用的红外线检查,其实它对乳腺癌早诊就没有意义。

5.误项目越多越好。

有些肿瘤筛查项目对人体具有潜在的致病风险,这就需要肿瘤专业医生根据受检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做出选择。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