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其可作哪些检查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怎么办
2023-07-18 19:08:15 责编:小OO
文档


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如何治疗

1 、减轻贫血

a 、输血:严重贫血,血红蛋白迅速下降致明显贫血或需外科手术时。输血可作为对症治疗或术前准备。

b 、雄激素:雄激素可刺激红细胞生成,而且可以减少溶血,使贫血症状改善,输血减少。

c 、铁剂和叶酸:对于血红蛋白尿丢失铁而伴有缺铁的患者,铁剂治疗有助于改善贫血。

2 、减少溶血发作

a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0 .25~1mg/(kg.d) ,多数病人能减缓溶血发作,小剂量皮质激素持续治疗可减少慢性溶血,但是,除非在危及生命的情况下,一般不予每日类固醇治疗。

b 、抗氧化药物,对细胞膜有保护作用,常用大量的维生素 e 及阿魏酸纳,有报道维生素e每日肌内注射100ng ,连用3周,溶血可减轻,血红蛋白及红细胞亦随之上升。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论证。

c 、化疗药物需慎重考虑。

3 、骨髓移植

理论上异体骨髓移植可根治异常造血干细胞病,但多用于伴有骨髓增生不良的病例。

二、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可作哪些检查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可作血液、d-l冷溶血试验、coombs试验等实验室检查。

血液:一般不一定有贫血,但如发作频繁或发作特别严重时,可见血红蛋白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上升。

d-l冷溶血试验:将病人血清加入到含有同血型正常人红细胞的新鲜豚鼠血清(供给补体)中,先置于0℃~4℃冰水中约30分钟,然后置于37℃水中2小时,即可发生溶血,而正常则不溶血。这一试验叫做“冷溶血试验”(d-l冷溶血试验),是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作出明确诊断的最有价值的试验。

coombs试验:在溶血发作时或发作刚过时,做抗人球蛋白直接试验为阳性。因为这时红细胞表面附有补体,所以用普通的抗人球蛋白血清(抗“γ+非γ”) 或抗“非γ”血清均可得到阳性结果。在溶血发作后不久,即转为阴性。

血清瓦氏反应:约1/3患者的血清瓦氏反应阳性,但患者不一定有梅毒。抗梅毒治疗后此反应可以转变为阴性,但也可以继续阳性。

三、蛋白尿有多少种

(1) 肾小球性蛋白尿:凡能引起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的各种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病、肾淀粉样变、糖尿病肾病等,均可促进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增多,并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故出现了以白蛋白为主的蛋白尿。

(2) 肾小管性蛋白尿:由于间质性肾炎、镇痛药肾病、慢性镉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及各种先天性代谢缺陷等疾病,引起肾小管功能缺陷,尽管肾小球滤出的蛋白质数量并未增加,但肾小管重吸收蛋白的能力下降,尿中出现了蛋白。

(3) 溢出性蛋白尿:血中有异常蛋白质,可经过肾小球滤出。由于溢出量过多,肾小管不能完全将其吸收,因而产生了蛋白尿。

(4) 分泌性蛋白尿:肾组织本身可分泌含蛋白的物质进入尿中。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分泌一种t—h蛋白,每日排出量约为10~140毫克。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尿中这种蛋白均会增加。另外,正常尿液中也含有少量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管-间质性炎症及肿瘤时,含蛋白的分泌物亦会进入尿中,由这些原因引起的蛋白尿,称为分泌性蛋白尿。

(5) 组织蛋白尿:正常尿中只含有很少量的可溶性组织分解代谢产物,属于小分子量蛋白,这些蛋白在患病时可增加。

四、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应如何预防和护理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因此还不知如何预防本病的发生。但已明确一些因素可诱发或加重血红蛋白尿,因此患者应注意避免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避免过分劳累或精神紧张;避免滥用药物等。由于本病本虚,故平素应调和精神,调养身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可适当练气功、打太极拳,以提高抵抗力。

医护人员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空气清新的环境,鼓励患者自我调养。注意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让患者了解本病的基本知识,不要以尿色作为判断病情的唯一标准而产生恐惧心理,应作适当解释与安慰。

本病病程一般较长,可达10年左右,有长达20余年者。本病转归大致有:一部分患者治疗后可得到缓解,血红蛋白可正常,无血红蛋白尿发作;有部分患者血红蛋白尿长时间发作后,因感染、严重贫血、心力衰竭、血管内栓塞形成、出血等并发症死亡;极少数患者转为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其他类型的血液病。医生与病人要密切配合,采用中西医结合等多种疗法,争取最好的转归。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