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儿童按摩推拿方法
2023-07-18 19:24:22 责编:小OO
文档


一、小儿感冒推拿

冬季是小儿感冒高发季节,除了合理用药外,常用的推拿手法和家庭防护,对感冒的预防和治疗也很有帮助。

常见推拿法

推攒竹:用两拇指自下而上推两眉中间至发际,30~50次,主治发热头痛。

推坎宫:用两拇指沿眉心向眉梢分推,30~50次,主治外感发热头痛。

清天河水:用食指和中指指面自腕部推向肘部,100~300次,主治发热。

揉迎香: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30次,主治鼻塞流涕。

揉膻中:用中指端揉两乳头中间点,50~100次,主治胸闷咳喘。

自我防护

1。每天早晨用冷水洗脸。

2。每晚用较热的生姜水泡脚直至皮肤发红。

3。每晚用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

4。两手对搓,掌心热后按摩迎香十余次,可以预防感冒。

5。每日用醋在室内熏蒸1次,每次20分钟,能去除居室内的病毒。

最后要强调,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多饮水、多休息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

二、宝宝腹泻教你中医推拿法

宝宝拉肚子,一定要打针、吃药吗?用中医能不能把宝宝的腹泻治好呢?很多人都听说过,中医推拿可以治疗骨病等慢性病,却鲜知,给孩子推拿还可以调理腹泻。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的小儿推拿科,记者拿到了几个中医调理小儿腹泻的好办法。

中医解释腹泻

小宝宝为什么容易腹泻?小儿推拿科主任李海娟解释,小孩子的脾胃功能本来就很虚弱,如果进食过于生冷、油腻的饮食,就会给胃肠造成很大的负担,损伤脾胃,从而发生腹泻。在冬季里,孩子和父母一起吃火锅,一吃了不熟或者洗不干净的东西,往往就容易拉肚子了。在中医来说,这种腹泻叫做伤食泻。

另外,一些宝宝体质不好,脾胃虚寒,脏腑功能太弱,就容易在天气变化的时候,外感风寒风热、暑气湿气,引发腹泻。

推拿止泻的效果如何?李海娟介绍,在小儿推拿科,每当腹泻高发期的时候,都有孩子腹泻的家长前来治疗。有时候,一次推拿的效果就很不错,可以马上把腹泻止住。如果医生给孩子多做几次按摩后,孩子的体质也能相应提高上来。

宝宝推拿处方

如何通过推拿来给宝宝治疗腹泻呢?有一些基本的推拿处方,家长可以在家自行给孩子推拿,一是可以止泻,另外也可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伤食泻和因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治疗手法是不一样的,需要中医进行辩证治疗。比如伤食泻可以加“推大肠”,风寒泻就可以在推拿基础上加”推三关”等。

准备:医生提醒,在给孩子按摩推拿之前,一定要准备好BB油,在按摩部位涂抹均匀。

1.揉腹法。家长可以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下左右,或者2分钟左右。这个按摩手法可以让孩子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润化。医生提醒,一定要逆时针,也就是要逆着肠子的方向揉动。

2.推背法。方法要领是顺着宝宝的脊柱由下往上搓,一直搓到皮肤微红发热为止。小儿腹泻伤经液,气血经液同源,所以要给宝宝补气血。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推背可以补阳气,健脾补肾,增强孩子抵抗力。

3.推上七节骨。用拇指侧面或者食指、中指指腹,从宝宝的骶骨(尾椎)出往上推,直推到腰部,即命门(督脉穴,第二腰椎下凹陷中)处止。推拿时,手法可以稍重一些,推到皮肤发热为适度。这是比较好的止泻手法。

4.揉板门。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家长可以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按揉这里,可以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让宝宝的肠功能更好。

5.补肾。家长按住宝宝的小拇指最外面一节的指腹,顺时针旋推,150~300次。在这里,是宝宝肾经的反应点,肾主水,所以推拿此处可以补肾水,防治宝宝因腹泻而发生脱水的情况。

三、6种推拿方法轻松为宝宝退烧

发烧是最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宝宝从小到大,都会有发烧的时候,4岁以下的宝宝在一年里,平均会发烧6~9次。

宝宝一发烧,父母大多数都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有些父母也知道孩子发烧了可以先物理降温,可是家长往往缺乏信心,生怕“把孩子脑子烧坏了”,所以基本上都是立刻赶赴医院打针输液。其实,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都很少超过41℃,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可能必须到41.7℃,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而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也就是家长所担心的“烧坏脑子”。因此,小宝宝发烧并不可怕,只要体温在38.5℃以下,不必急着去医院,但是由于小儿发热的变化较成人更为迅速,热势剧增,常可引起喘促、昏迷、惊厥等,所以高于38.5℃时就应该迅速就医了。

发烧的3个原因

中医认为,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因此容易受到外邪的侵犯,很容易化热。在气候突变、冷热失常及炎热的夏季,小儿冷热自我调节力弱,易为外邪所侵犯,邪正相争,营卫失和而引起发热。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可分为以下3大类:

1。外在因素

小儿的体温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等。

2。内在因素

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

3。其他因素

如预防接种,包括接种麻疹、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疫苗后的反应。

6种退烧推拿方法

大多数发烧运用物理降温以及推拿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家长省去了跑医院排队的煎熬,也免去了宝宝扎针的痛苦,还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危险。家长要注意的是,对于上述第3种原因导致的发热,推拿仅做为辅助手段使用。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操作才能为宝宝退烧吧。

开天门100次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推50~100次。

功用醒脑、镇惊、安神。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推坎宫100次

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

功用疏散解表、提精神。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运太阳100次

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

操作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

功用开窍、醒神。

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

清肺经200次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

功用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补法补肺益气。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一定要看仔细。

清天河水200次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推100~200次。

功用此穴性温凉平和,能清热解表、泄火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退六腑200次

位置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推100~200次。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肘到腕,不可反向操作!

四、推拿按摩可治宝宝咳嗽

头面颈项:开天门、分阴阳各100~200次;按揉风池、风府、百会各30~50次;从眉头向太阳穴方向揉按眉毛5~10次;

泻肺经:从无名指的第一节推到末节。

补脾经:在手掌的大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推。

咳喘穴:点按食指与中指,中指与无名指中间。

点按合谷穴:这是一个治疗咳嗽常用的穴位。

上肢:清天河水300次。泻心经、肝经、肺经、补脾经、肾经各100~200次;点按曲池、内关、列缺、尺泽、咳喘穴各50~100次;

点按膻中穴。

胸部:点按天突、膻中、乳旁、乳根各50~100次;

下肢:点按丰隆、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各50~100次;

点按膀胱经。

背部:向下搓背,开膀胱经,重点点按大椎、肺俞、脾俞、肝俞、心俞、哮喘穴;自上向下捏脊;向下推天柱骨至皮肤微红发热。

中医的几种咳嗽类型

咳嗽在中医里也分有几种类型,医生提醒,必须要根据不同的类型辨证治疗: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

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胸闷气憋,痰出则咳缓、憋闷减轻。常伴体倦,脘痞,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痰热郁肺

症状:咳嗽气息急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稠粘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或咳吐血痰,胸胁胀满,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肺阴亏耗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常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或舌上少津,脉细数。

阴虚燥咳

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常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或舌上少津,脉细数。

咳嗽推拿加减法

若风热或者痰热者加按揉内劳宫、心俞50~100次;退六腑300次。

若风寒者加按揉外劳宫;点按背部脾俞、肺俞各50~100次。

若痰湿者加退六腑300次;揉板门、运内八卦各100~200次。

若阴虚内热者加补三关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按揉内劳宫各50~100次。

若久咳者加补三关300次;加按揉背部脾俞、肺俞、肾俞、命门。

补脾经:在手掌的大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推。

泻肺经:从无名指的第一节推到末节。

点按合谷穴:这是一个治疗咳嗽常用的穴位。点按膻中穴。

咳喘穴:点按食指与中指,中指与无名指中间。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