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儿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3-07-18 19:23:21 责编:小OO
文档


一、小儿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一、发病原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致病原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是红细胞膜的异常导致细胞缺陷,膜对na+、k+的通透性改变,na+的透入超过了k+的排出,结果na+与水在细胞内的含量增多,在血片中出现口形细胞。具体结构缺陷未明。在体外可用增加胞膜内层膜面积的药物使正常红细胞变为口形。

二、发病机制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在普通血片中该病红细胞中间有一细长的浅染或不染区,状似裂口,所以叫“口形细胞”。在正常人的血片中可见到少数口形细胞,但至多不超过4%。口形红细胞的主要病理生理是细胞内钠离子和水分明显增加,钾轻度减少。由于红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钠离子内流增加。即使钠泵活性显著增加也不能代偿钠内流的增加,从而导致细胞内水肿,体积增大,ATP和葡萄糖消耗增加,乳酸蓄积。引起红细胞膜上述离子通透性改变的分子病变尚不完全明了。最近发现,部分病人存在7.2b蛋白(stomatin)的减少或缺乏,而许多病人的带7蛋白和stomatin cDNA却正常。7.2b蛋白的部分或完全缺乏是原发性或继发性改变尚不清楚。口形红细胞变形性差,常被滞留于脾窦。在脾窦的酸性环境中,由于葡萄糖缺乏和ATP生成不足,从而使红细胞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进一步增加,因此红细胞在脾脏中大量破坏。

二、小儿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1.继发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需与继发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鉴别。后者主要见于肝病、肿瘤、急性酒精中毒和一些药物治疗后(长春新碱、氯丙嗪等),除口形红细胞外,一般无溶血,具有原发疾病特点,无家族史。

2.遗传性干燥细胞增多症和中间体综合征。该病表现为红细胞脱水、渗透脆性降低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有中、重度溶血,MCHC升高。外周血中不易发现口形红细胞(湿血膜中易见口形红细胞),但可见到靶形红细胞、干燥红细胞和棘突红细胞,某些细胞血红蛋白在细胞外周疏松区聚集。

细胞干燥的机制尚不清楚。现有的研究证实有细胞内K的丢失不伴有Na的成比例摄取使胞内离子浓度和水分均降低,2.3-DPG减少,除了膜相关的甘油-3-磷酸脱氢酶增加了区带3蛋白外,膜脂质蛋白分析未见异常。Lux和Becker将其归为中间体综合征,患者的特点为外周血中可有口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渗透脆性可正常或轻度升高,Na、K通透性增加,但胞内阳离子浓度和红细胞体积可正常或轻度降低。有报道这些细胞谷胱甘肽含量低于正常,也有个例报道这种红细胞在体外5℃时溶解,因此称之为冷水细胞综合征。

也有报道这种伴口形、靶形红细胞增多且渗透脆性降低的溶血性贫血患者,其中50%可以有细胞膜的异常,由于缺乏系统性研究,其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

此病切脾治疗的效果不确定。因为体外试验表明切脾后的口形红细胞内皮黏附性增高,切脾后可出现高凝状态导致严重的血栓形成,因此口形红细胞增多的病人切脾应慎重。

3.Rh缺乏综合征。该病非常罕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主要是由于编码Rh抗原的基因缺失或基因表达障碍导致Rh血型抗原完全缺乏(Rhnull)或显著减少(Rhmod)。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轻到中度溶血性贫血,外周血涂片可见到口形细胞,有时还可见到球形细胞。部分Rhnull病人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红细胞脱水。脾切除可以改善溶血。

4.家族性高密度脂蛋白缺乏症。高密度脂蛋白严重或完全缺乏可导致胆固醇酯在许多组织中蓄积,临床上可见到扁桃体大而呈橙色和肝脾肿大。血液学改变为较重的溶血性贫血和口形细胞增多症。膜脂质分析显示:游离胆固醇减少,胆固醇/磷脂比值减低,卵磷脂相对增加。

三、小儿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的症状有哪些

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溶血病。临床上常有中到重度溶血性贫血。主要特征是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有轮廓清晰的口形裂隙,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呈臼或研钵状。那么小儿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的症状有哪些?

典型症状:贫血、黄疸、脾脏增大

相关症状:红细胞增多

口形细胞增多症亦可出现于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如谷胱甘肽缺乏症,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轻型海洋性贫血、全身性红斑狼疮、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癌及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心肌缺血、心力衰竭、肺部感染、胆结石、骨折、胃肠道出血以及泌尿系统疾病等。

1、个体差异性大。在不同家族中表现相差很大,在同一家族中的不同个体,贫血程度也可不同。轻者仅有口形红细胞增多而无溶血。

2.黄疸:一般病儿于生后即出现轻度黄疸,多数病人于感染后出现苍白和黄疸,少数可发生贫血危象。

3.脾脏增大: 6个月后出现脾脏增大,3~4岁以后脾脏可明显增大。

四、小儿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轻者不需要或只需要对症治疗,贫血重者需要输血。 需慎重考虑脾切除手术。目前确切疗效不明。对同位素检查指示脾脏内有红细胞瘀积,同时有溶血过多的病例,采用脾切除,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脾切除后,贫血可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但溶血过度并不能完全控制。一小部分病人切脾后溶血减轻,贫血改善,另一些病人无效。

二、预防护理

本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预防措施同遗传性疾病,应从孕前贯穿至产前。

婚前体检在预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作用大小取决于检查项目和内容,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如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生殖系统检查(如筛查宫颈炎症)、普通体检(如血压、心电图)以及询问疾病家族史、个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

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在妊娠期产前保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染色体检查。

一旦出现异常结果,需要明确是否可治疗,预后如何等等,采取切实可行的诊治措施。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