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青蒿的生药材鉴定
2023-07-19 11:56:30 责编:小OO
文档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长30-8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以色绿、叶多、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片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波状弯曲,长径18-41(-80)μm,脉脊上的表皮细胞呈窄长方形。气孔椭圆形,不定式。表面布满非腺毛和腺毛。非腺毛于中脉附近多风,为T字形毛,壁细胞横向延伸或在柄处折成V字形,长240-480(-816)μm,柄由3-8细胞组成,单列,基部柄细胞较大,壁细胞常脱落。腺毛椭圆形,无柄,两个半圆形分泌细胞相对排列,常充满淡黄色挥发油。 

【名典鉴别】

1、《神农本草经》:“草蒿味苦寒。一名青蒿。生川泽。”

2、梁·《名医别录》:“青蒿生华阴川泽。”

3、陶弘景曰:“处处有之,即今青蒿,人亦取杂香菜食之。”

4、五代·韩保升曰:“嫩时醋淹为俎,自然香。叶似茵陈蒿而背不白,高四尺许,四月、五月采,日干入药。”

5、宋·苏颂曰:“青蒿春生苗,叶极细,可食。至夏高四五尺,秋后开细淡黄花,花下梗结子,如粟米大,月采子阴干。根茎子叶并人药用……”

6、寇宗奭曰:“青蒿得春最早,人剔以为蔬,根赤叶香。沈括《梦溪笔谈》云:青蒿一类,自有二种:一种黄色,一种青色。本草谓之青蒿,亦有所别也。陕西银绥之间,蒿丛中时有一两窠,迥然青色者,土人谓之青蒿。茎叶与常蒿一同,但常蒿色淡青,此蒿深青,如松桧之色。至深秋余蒿并黄,此蒿犹青,其气芬芳。恐古人所用,以深青者为胜。不然,诸蒿何尝不青?”

7、明·《本草蒙筌》:“草蒿。川谷川泽,随处有生。叶实根茎并堪入药,春夏采用茎叶为宜。”并言及邪蒿、牡蒿等。又按:“谚云三月茵陈四月蒿,人每诵之。祗疑两药一种,因分老嫩而异名也。殊不知叶虽近似,种却不同。草蒿叶背面俱青,且结花实;茵陈叶面青背白,花实全无。况遇寒冬,尤大差异。茵陈茎干不凋,至春复旧干上发叶,因干陈老,故名茵陈。草蒿茎干俱凋,至春再从根下起苗,如草重出,乃名草蒿。发旧干者三月可采,产新苗者四月才成。”

8、李时珍曰:“青蒿二月生苗,茎粗如指而肥软,茎叶色并深青。其叶微似茵陈,而面背俱青,其根白硬。七八月开细黄花颇香。结实大如麻子,中有细子。”

9、清·《本草求真》:“青蒿性禀芬芳。其形有类山茵陈。……使子勿使叶,使根勿使茎。”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