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掏耳朵有什么危害为什么不能掏耳朵
2023-07-19 12:03:00 责编:小OO
文档


掏耳朵就是民间俗称的「掏耳Shi」 然而你不能因为耳朵里的这个玩意带「Shi」字,就认为这玩意就是留之无用掏掏更健康。下面本网小编带大家来看一下掏耳朵有什么危害?为什么不能掏耳朵?

掏耳朵有什么危害

经常掏耳朵对健康是非常有害的:首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其次,由于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使皮肤淤血,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积严重。也就是说,耳屎越掏越多。第三,经常掏耳朵刺激鼓膜发生慢性炎症,鼓膜发红、变厚,外耳道也会流出少量脓液。第四,如果掏耳朵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在给小儿掏耳朵时,如果小儿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这种意外就更难免。所以,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掏耳朵,如果孩子的耳屎形成硬块,或误进杂物,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处理,父母不要擅自处理。

为什么不能掏耳朵

首先,经常掏耳朵会破坏耳道皮肤,容易引起各种感染;

其次,掏耳朵可能使耳道受到刺激造成耳 Shi 分泌过多,反而加重耵聍栓塞形成的可能;

最后,因为掏耳姿势不对体位错误,时常会发生掏耳棒折断入耳或鼓膜被刺破的情况,那就更麻烦了。

所以,最后强调一下,没事时不要掏耳朵,更不要用牙签、发卡、火柴棒、水笔芯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掏耳朵,觉得耳朵有问题,第一时间去医院。

当然啦,对于广大掏耳爱好者,丁香医生并不是要剥夺你们享受掏耳这一人生乐趣的权利。注意姿势,注意方法,偶尔掏掏就差不多了,别掏到手不能停就麻烦了。

不能用棉签掏耳朵

很多妈妈都觉得掏耳勺过于坚硬、锋利,会刮伤宝宝的耳道,所以选择用棉签给宝宝清洁耳道,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棉签的棉花体积过大,宝宝的耳道过细,将棉签推进耳道后,不仅不会清洁宝宝的耳道,反而会把耳垢推向耳朵的深处,造成阻塞。所以妈妈们不要再用棉签给宝宝掏耳朵了,棉签只能清洁耳洞周围的耳垢。关于宝宝的耳道应该如何清洁,帮妈还是建议妈妈们带宝宝去找专业的人员,来给宝宝做耳道的清洁,这样才是真正的清洁宝宝的耳道,也是这正的保护了宝宝。

医生掏耳朵也会有风险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在家给孩子掏耳朵太危险了,万一把耳膜弄破听不见了怎么办,还是去医院掏吧。”其实,医院掏耳朵也不是“万无一失”的。

南京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医师介绍:“一方面,有些结块的耵聍质地坚硬,取出时有可能会损伤耳膜、外耳道,引起出血,这种出血通常是断断续续的,部分患儿到第二天才开始出血。但家长不用太过紧张,外耳道出血无需用药,几天内即可自愈,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听力。如果耵聍特别硬,我们也会建议家长回家先给孩子滴几天麻油、开塞露,等耵聍软化后再来院清理”,“另一方面,人的外耳道皮肤中分布着迷走神经,这一神经向下延伸至颈部、胸部、腹部,与心肺相连。因此,掏耳朵触碰到迷走神经时会产生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咳嗽、打喷嚏等,敏感者甚至会引起心跳骤停、呼吸困难,危及生命。这种现象是人类正常的生理反应,医生也很难预测和避免。”

医生建议:“孩子偶尔觉得耳朵瘙痒是很正常的,不需要经常到医院掏耳朵。如果孩子觉得耳内闷气、堵胀,并伴有疼痛,有可能就是发炎了,尤其是夏天,孩子喜欢游泳玩水,一旦耳朵进水就很容易发炎。此时,家长一定要带孩子来院就医,不要让孩子擅自拿着棉签、小木棒等伸进耳道。”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