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九华佛茶的产地
2023-07-19 12:16:41 责编:小OO
文档


产地

九华佛茶就产于九华山及其周边地区,它是以地方茶树良种优质鲜叶为原料,按照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其外形扁直呈佛手状。

九华山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萨道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一座以佛教与茶文化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九华山山势雄峻,九座主峰均在海拨千米以上,秀出云表,清奇多姿。山中雨量充沛,清溪细流,涌泉飞瀑。林木葱笼,杂花生树。生态环境良好,茶树资源丰富。

据明代嘉清《池州府志》和《九华山志》记载,相传东晋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来九华山创建茅庵。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以后,九华山佛教开始兴起。把唐隐士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所载,九华山佛教圣地的开创者为新罗僧人金乔觉,世称“金地藏”。他于唐开元末(约719)渡海来华,至九子山(今九华山)中,宴然独坐,苦行

修持,一方善信,悉皆宗仰。并且,他还从新罗带来茶种,在九华山种植、繁衍。据《九华山志》记载,九华山茶中的“金地茶”即金地藏“自西域(误,应为新罗)携来”之种。 随着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发展,山上各大丛林寺院都有各自的庄田,寺院的僧尼过着农禅结合的生活,他们在佛事之余,从事农业生产,如种茶、种稻、种菜。其中,种茶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工作,所产茶叶用于供佛、自用、和待客,除精心招待饮食外,每日还提供“三茶两点”。茶与佛事互相促进,香客品茶能领悟禅机、参悟佛理,僧尼参禅可饮茶以提神,藉茶以清修。

建国以后,经过土地,九华山寺院庄田绝大部分被分给农民,僧尼仍按农民标准分得土地和山林,他们依旧继续着传统的种茶饮的生活。 1962年统计,全山寺院有茶地40亩,1997年,前山寺院有茶地56亩,后山有茶地、山场近400亩。至今,九华山各大丛林寺院仍保留有自己的茶园。故而,九华山茶事始于佛教,在九华山茶文化与佛教 文化有着不可割舍的渊缘。九华山茶事后渐发展为僧俗共事茶业的局面。

迎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佛教名山九华山开始对外开放,掀起了旅游热潮,带动了佛山各项事业的空前发展,特别是以佛教为特色的旅游业和茶业的日益兴旺。开放之前,在毛的“山区宜多多开辟茶园”的号召下,九华山及周边山区大量开辟茶园,大力发展茶业。九华山也开始建立茶厂。为了做佛山茶业文章,1983年至1986年间,由省科委立项,安徽农学院和九华山管理处共同承担课题,在九华山茶厂大力协助下,完成了佛山历史名茶的恢复研制工作,一度濒临失传的佛山历史名茶生产得以恢复和光大。这项课题的研究成果即佛山历史名茶“东崖雀舌”、“金地藏”和“九华毛峰”的重新现世,并分别制订了各自生产标准。这项成果一直由九华山佛茶有限责任公司使用。

1992年元月,池州行署科委又下达了省重点研究项目“九华佛茶研制”及开发研究,该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成果证书。池州名茶开发公司应韵推出九华佛茶系列品牌,共有四个品种,即“金地茶”、“道僧天云”、“西竺云雾”和“双溪早芽”。 九华山佛茶——恢复生产的历史名茶“东崖雀舌”、“金地藏”和“九华毛峰”经过九华山佛茶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九华山茶厂)近二十年的发展与宣传,现已成为比较知名的品牌,产品曾远销韩国、日本、泰国和等地。由于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优越,以及生产工艺精湛独特,九华佛茶品质优异。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