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深秋勤动脚
2023-07-17 10:46:12 责编:小OO
文档


天凉好个秋,对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最近可要特别留神了。时下昼夜温差大,就像埋下了一颗“”。专家提醒,进入换季季节,应慎防心脑血管疾病。

每分钟有6人死于心脑血管病

近期发布的《中国心脑血管病报告2010》称,目前我国约有2.3亿人患冠心病、脑中风、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死于心脑血管病者每年近300万人,每天约8200人,每小时约340人,每分钟约6人。该报告由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编制。

报告总结了易导致心脑血管病的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

1.体力活动明显不足;

2.健康膳食问题明显,包括食盐的摄入量超标,水果蔬菜的摄入量较低,谷类食物摄入明显下降,脂肪摄入量增加明显;

3.烟草防控的形势依然严峻,目前烟民约3.5亿人,被动吸烟者约5.4亿人,15岁以上非吸烟人群的被动吸烟率高达72.4%;

4.生活方式方面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使我国居民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均呈持续上升趋势,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18.6%,高血压患病率18.8%。

为何心脑血管病易在秋季逞凶

原因一:血管收缩 由于血脂长期沉积,血管内壁形成许多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管腔变窄,秋季由于天气变冷,血管收缩,会使血管变得更细,引起心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原因二:血液黏度升高 秋季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以至于血液黏度过高,引起血液流通不畅,血管堵塞。

原因三:室内外温差大 秋冬季节室内室外温差较大,尤其是进入冬季,温差若在15℃以上,血管就会剧烈收缩,使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斑块随血液流到狭窄的地方就容易堵塞血管。

医学专家提出的“防治五法宝”

心脑血管病专家翁维良教授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所在,即平衡心理,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科学用药。

平衡心理:养精调神,保持良好心态,适应社会发展,心平气和,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

合理膳食:打造健康基石。建议心脑血管病人养成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习惯。增加纤维膳食,多吃玉米、麦麸、豆类、海带、蔬菜、水果、洋葱、大蒜、香菇、黑木耳、鱼。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的脑、内脏、蛋黄、鱿鱼、墨鱼、鱼子。

适量运动:坚持每天运动1小时,包括太极拳、游泳、走步8000~10000步等,以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可饮少量黄酒。

科学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中西药。

日常小动作就能防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病并非防不胜防,一些看来并不起眼的“小动作”,就可以减少或避免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张闭嘴:闲暇之时,经常做“张闭嘴”运动,最大限度地将嘴巴张开,同时伴着深吸一口气,闭口时将气呼出。如此连续做30次。张大嘴巴与闭合嘴巴,通过面部的神经反射刺激大脑,可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脑血管弹性,有利于预防中风及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勤动脚:脚踝分布着淋巴管、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既是脚部血液流动的重要关口,又是联系人体足部和身体的交通枢纽。柔软而有弹性的脚踝有助于静脉血液回心,相反,如果脚踝老化僵硬,容易导致血液回流不畅,从而加重心脏负担。

因此,每天不妨抽点时间做做踝关节运动,可缓解高血压症状,还能够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回心血量,从而起到保护心脏、预防中风等作用。如旋踝、拉伸回勾、踮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