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拒绝“拖累”心血管 健康饮食小常识
2023-07-17 10:27:28 责编:小OO
文档


目录:

第一章:饮食不当也会“拖累”心血管

第二章:老年女性最佳饮食方案

第三章:玉米南瓜羹 健脾祛湿过夏天

编者按:心血管疾病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富贵病,吃出来的疾病。那么我们如何饮食才能够避免让自己的心血管受累呢?健康饮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饮食不当也会“拖累”心血管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呈高发态势,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因饮食不当,导致病情加重。这里简要介绍几点饮食小常识,供您参考。

一、高血压饮食“菜单”

1.低盐

每人每天吃盐量应严格控制在2~5克,约一小匙。应尽量少吃或不吃咸(酱)菜、腐乳、咸肉(蛋)、腌制品、蛤贝类、虾米、皮蛋等含钠较高食物。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2.高钾

富含钾的食物进入人体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富钾食物包括豆类、冬菇、黑枣、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笋、瘦肉、鱼、禽肉、苋菜、油菜、大葱、香蕉、枣、桃、橘子等。

3.多钙

应多吃些富含钙的食品,如黄豆、葵花子、核桃、牛奶、花生、鱼虾、红枣、蒜苗、紫菜等。

二、高血糖、糖尿病饮食须知

1.主食要精选

宜用荠麦面、莜麦面、二合面(玉米和黄豆面)、三合面(玉米、黄豆和面)为主,可最大程度降低人体血糖升高速度。

2.菜肴有禁忌

应尽量避免肥肉、动物内脏等富含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的食物,宜食瘦肉、鱼虾、苦瓜、南瓜、洋葱及豆制品。

3.水果须适量

切莫大量吃。做到病情允许才吃,血糖控制不好时少吃或者不吃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葡萄、香蕉、荔枝、红枣、红果等。

三、高脂血症饮食须知

1.能量饮食

患有高脂血症的老年人要严格控制能量摄入,每天能量摄入须控制在29千卡/公斤体重之内,折合主食每天不宜超过300克,宜食馒头、米饭、面包、豆腐、豆浆、牛奶、瘦肉、鱼类、蔬菜、水果等。

2.低脂低胆固醇饮食

高脂血症的老年人要严格控制动物脂肪或胆固醇的摄入,食油宜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蛋类每天不超过1个。

3.高纤维饮食

主要包括粗粮、杂粮、干豆类、蔬菜、水果等,每天摄入的食物纤维量以35到45克为宜。

4.饮茶戒烟限酒

茶叶具有降低血脂、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患有高脂血症的老年人宜多饮茶。长期吸烟或酗酒会干扰血脂代谢,要自觉形成戒烟限酒的习惯。

老年女性最佳饮食方案

老年女性的饮食根据其生理特点,在食物选择、菜肴搭配、烹调方法、膳食安排等方面都应当有特殊的要求。

多吃粗粮(宜细作)、新鲜蔬菜和水果、大豆及其制品、菌类食物等。这些食物含有较高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蠕动,减少便秘,同时还对预防老年人患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有一定的作用。

食物应清淡。平时应多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且少盐、少糖、少油腻、少刺激性的食物。

重视奶制品在菜肴中的利用。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饮食中应当注意添加含钙丰富的食物,而奶制品理应作为首选。

注重摄取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一般以多食用大豆制品、含脂肪量低的鱼肉和畜禽类瘦肉等为好。

老年人因为咀嚼和消化吸收功能的下降,宜多食用蒸、煮、炖、炒方法制熟的食物,而少食用油炸方法制熟的食物。此外,还应少吃烧烤及烟熏制品。

营养菜肴推荐

蚝油胡萝卜

原料:胡萝卜300克、猪肉末50克,蚝油适量,食用油适量。

做法:先将胡萝卜切丝,肉切末。净锅上火,放少量油烧至三四成热,下入肉末。肉末断生后,再下入胡萝卜丝,放入蚝油,炒软即可。

点评:胡萝卜里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遇到油或肉后,转化为维生素A,可以起到增加机体免疫力,增加消化系统抗菌能力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补肝养眼,缓解春天所带来的眼干、眼涩等症状,对老年女性的乳腺健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蒜泥木耳

原料:水发木耳200克、蒜泥20克、精盐2克、味精1克、白醋2克、香油5克。

做法:水发木耳入沸水锅中汆烫,再用凉开水凉过捞出,加入蒜泥、精盐、味精、白醋及香油拌匀即可。

点评:这道菜可起到降低血脂,清理呼吸道和肠道中垃圾的作用。为了激活木耳中木耳素的成活率,建议将泡好的木耳放在蒸屉上开水蒸两分钟,这样可以提高人体对木耳中蛋白质和铁的吸收率。蒜也可以激活木耳素。

虾皮炒角瓜

原料:角瓜400克、虾皮15克、泡红辣椒10克、姜丝5克、精盐、味精、色拉油各适量。

做法:角瓜洗净,切丝;泡红辣椒切成马耳朵形;虾皮装入碗内,用热水泡10分钟捞出。净锅上火,放入色拉油烧至三四成热,先下泡红辣椒和姜丝炒香,再放入角瓜丝、虾皮,随后调入精盐、味精炒熟即可。

点评:虾皮可补钙,角瓜含大量维生素C、锌,还含有黄酮类物质,与虾皮搭配可促进钙的吸收。建议做这道菜时放些醋,虾皮遇醋后,可让钙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还可分解虾皮中的胆固醇。

奶香番茄滑菇

原料:番茄100克、滑菇100克、洋葱100克、低脂牛奶250克、精盐、味精、水淀粉、色拉油各适量。

做法:番茄、洋葱去皮,切小丁。锅置火上,放色拉油烧至三四成热,先下洋葱丁略炒,再放入滑菇并倒入牛奶,随后调入精盐、味精,烧开后下入番茄丁,水淀粉勾芡,起锅即成。

点评:番茄含有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洋葱含有前列腺素,牛奶含有很多钙和优质蛋白,滑菇含有较高的钙、钾和蛋白质。这些食材放在一起,可以预防多种癌症的发生,具有补钙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大豆烧鸡翅

原料:干大豆50克、鸡中翅8个、水发木耳20克、姜片、蒜片、葱、精盐、胡椒粉、酱油、味精、鸡精、鲜汤、色拉油各适量。

做法:大豆洗净,清水浸泡一夜,倒入锅中用小火煮软,捞出沥净水分;木耳撕小块。净锅上火放油,先下蒜片、姜片和葱炒出香味,下鸡翅煸至色呈金黄,掺入鲜汤,下入大豆、木耳,最后用酱油、精盐、味精、鸡精、胡椒粉调好味,15分钟至鸡翅熟即可。

点评:鸡翅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大豆中的钙具有预防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作用。

粗粮细作——贴饼子

粗粮现在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粗粮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纤维素,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延迟饭后葡萄糖吸收的速度,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主料:玉米面200克、培根80克、油菜叶50克。

配料:盐2克、洋葱5克、酵母粉4克。

做法:玉米面加入开水搅拌成干糊,稍凉后加入酵母搅拌均匀,醒发30分钟。

将培根、洋葱切碎,油菜叶切碎备用。煎锅不用放油,倒入培根、洋葱碎。小火炒熟的培根洋葱倒入干玉米糊里,再倒入切碎的菜叶,加盐搅拌均匀。手上沾水取一小块玉米糊,攥成小圆球。用手按扁放入煎锅中小火煎制饼底金黄,倒入一点水,盖上盖子,2分钟再打开。反复1次即可。

玉米南瓜羹 健脾祛湿过夏天

暑热天气饮食应清淡、多样化, 以清为补,在祛湿的同时宜补气清暑,宜健脾养胃,多食营养丰富的果蔬,比如玉米和南瓜。

主题:玉米南瓜羹

食材:南瓜1/3个、玉米粉、糯米粉、冰糖适量

1.将去皮切块的南瓜放入沸水中隔水蒸8~10分钟,然后将煮烂的南瓜压成面糊状。

2.锅内加凉水,玉米粉、糯米粉放进后搅拌均匀,然后点火开煮,加冰糖,适时搅拌防止粘锅底。

3.开锅将南瓜放入,继续搅拌至开锅,再煮个2~4分钟即可起锅。

此方健脾祛湿。

一、夏季进补要清补 南瓜玉米健脾祛湿

夏令进补不能过于猛烈,特别是对身体比较虚的人来说,温热厚重之味的粥不太适宜,容易造成虚不受补的情况。夏季只宜于“清补”,也就是利用既能补身体,又能生津液、解渴消暑的食物或药物来补充身体所需之不足。主要以进食新鲜果蔬及药性平和、偏凉的药物,以达到体内阴阳虚实的平衡。玉米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就成了最常见的,也是最适合夏季祛湿的食物。

而脾胃居中焦,为人体的后天之本。夏天食用过多寒凉食物,容易损伤脾胃的消化功能。可以选择一些健脾食物来食用。南瓜具有温中健脾的作用。夏天宜选不太甜、不太面的南瓜,可选淡黄色、长葫芦形的。别选金黄色发红的,因为那种瓜肉质致密、甜度高,吃了容易增加身体湿气。

二、暑天应注意起居 多出汗可除湿

夏天热人体消耗增大,在北方,人到夏季其实会吃得更多,但广东人反而出现胃口变差问题,就是因为湿气影响。

暑天易伤津耗气,饮食应清淡营养,适宜吃清拌茄子、炝拌什锦、绿豆南瓜汤、苦瓜菊花粥等。要少吃辛辣油腻的辣椒、羊肉、牛肉、狗肉等食物。还应让精神放松,生活要有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不要过度疲劳,避免精神紧张和急躁易怒。论"除湿"功能,选择能出汗的运动才有效,可选择打球、游泳等运动来发汗。

结语:夏天的时候也是心血管病人最要小心的时候,剧烈的血压波动可能会危及心血管病人的生命,所以大家一定要在饮食方面加以控制。(文章原载于《养生保健指南》,刊期:2012.05,作者:雷凌,冯权,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