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醉在情怀 爱酒之人
2023-07-17 10:27:27 责编:小OO
文档


编者按:中国人的酒情怀似乎源远流长,很多著名的诗词文化都离不开酒。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爱酒呢?酒给人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你所知道的饮酒知识是不是真的是对的?

爱酒之人 醉在情怀

中国白酒之烈,全球无二。我曾目睹一外国人士把白酒当威士忌喝,不到一个小时便轰然倒地。

为什么造这么狠的酒,为什么喝这么烈的酒?依我之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世间不如意事常有,不如归去。

中国的士大夫是普通人的榜样,士大夫爱此物,于是流风无限,民间也开始跟随他们的脚步:刘伶、陶渊明、李白……

不如归去。酒是救命草,专度有心人。朝堂之上,战战兢兢,回到家里,以酒浇愁,不如归去。归去来兮归何处,莫如醉乡最分明。没醉过酒的帝王是无情的,没醉过酒的诗人是无才的,没醉过酒的情人是无爱的,没醉过酒的人是无趣的。

昨日沙场点兵,今日酒香为阵。没上过战场的不是真战士,没醉过酒的战士不算真男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不如归去,只要醉酒,处处都是故乡。

周代以来三千年的历史,两千五百年的战乱,中国之大,平安无时,安全感不在,不如归去。

刘伶极度厌恶醒来的感觉,他似乎愿意永远沉醉于酒乡:“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无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肤,利欲之感情……”此句大意为:世间熙熙攘攘,吵吵闹闹,打打杀杀,生生死死,太过讨厌,只需美酒三杯,瞬间物我两忘,何其妙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没有酒,如何能达此境界?

中国人爱白酒,爱的就是醉与不醉之间,那些难以达到的情状,大醉之后,一切听天由命的心态。

酒是粮之精,此物最有情,才子以此为介,勾画大好河山;佳人以此为媒,诉说枕边情话,无酒不欢,无酒,则事不谐矣,何事离得了酒?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叙述了醉酒的最高境界:刚痛饮几碗白酒的贺知章,骑马如乘船一般晃悠,最后跌落水坑也全然不知,甚至还在水中睡着了;唐玄宗的侄儿汝阳王李琎,喝醉了去朝觐天子,恨不得请求皇上将自己改封到一座酒城中为王;长安市上、酒肆之中醉卧着一名汉子,他无视皇帝的召见,不管传诏使者如何催促,均不理睬:“休怪为臣散漫,臣原是天上诗仙、酒仙下凡……”

至此,我想不用议论中国人为什么爱喝白酒了吧?其他酒,不可能让人进入如此神仙之境。

啤酒太淡,威士忌太柔,红酒太甜,黄酒太酸,唯有白酒,才能浇侠士块垒,发战士豪气,抒诗人才情,启美人心扉,一步到位,无须过程。

酒令篇 律令

律令,是指在酒宴上对宾主都具有类似法律的约束作用的酒令。这种酒令有的是酒宴上临时制定的,有的是长期沿袭成习的,还有的是根据当时法律条文制定的。

例如,隋代的律令规定:“末座者,连饮三杯,为‘蓝尾’。”(《石林燕语》卷八引侯白《酒律》)因为当时酒壶使用还不普遍,酒宴之上一般都是置放盛酒之樽,由主人或令官手持酒勺给每位客人舀酒。舀酒先从首座舀起,直到末座,间隔时间比较长,所以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弥补的办法,立了条规矩,即凡末座者须连饮3杯,以解酒馋。这条律令直到唐朝还在使用。故白居易有“三杯蓝尾酒”之说。

再如清代,张潮参照《刑法志》的条款制订了《酒律》,将酒宴中人们常犯的过失:扰乱座次、无故不行令、犯讳、骂人、跌毁席上器物等,依情节轻重,分为“笞、杖、徒、流、罚”五等刑罚:

酒宴上,轮到某人行令,“本无可辞之理,而故意推辞者,笞刑三十。”笞刑三十,按刑律应用竹板敲30板。用在酒筵上,就是罚酒30分——3杯;

酒宴上“犯讳”,即“说破令中所禁忌之字”,如酒令禁言“3”字,某人不小心漏出一个“3”字,就须按律“杖一百”——折酒100分,即罚酒10杯;

古人饮宴时非常讲究座次,“或序齿、序地,或序分、序爵,各有一定不易之理。”倘若有人坐错了位置,扰乱了座次,便要予以“徒一年”的处罚。依刑律,“徒一年”就是监禁一年或罚作劳役一年。应用在酒筵上,就是由宾客降为佣人,手执酒壶为大家斟酒一轮,也可罚酒一杯以代;

“凡于席上骂人者,杖一百,流三千里。”饮宴中的“流刑”,就是在距席3尺的地方罚站,直到酒令行完方可归座。也可饮酒3杯代罚;

“跌毁席上器物者,罚俸二年;仍限三日内,措办还主。”损坏酒器,要“罚俸二年”——罚酒2杯,还必须在3天内赔还主人原物。

白酒养生须知 白酒饮用常识的五个谎言

谎言1突然戒酒易伤身

很多人因为健康问题被医生建议戒酒,但很大一部分人始终未能成功戒酒,甚至会以“突然戒酒反而伤身体”为理由,继续自己的美酒生涯。

瑞信专家指出,一些人认为“突然戒酒反倒伤身”其实指的是一种戒断症状。对酒精已经产生了依赖的人,如果突然戒酒,可能会出现手抖、心慌、抽搐发作、呕吐等戒断症状。但此时更应戒酒,而不是认为应该喝一点酒来缓和症状。针对这种戒断症状,临床上有适当的药物能有效控制戒断症状。

谎言2喝醉了抠喉咙催吐

日常应酬中,不少人采用的“秘诀”就是喝多了之后到卫生间“抠喉咙”催吐,呕吐之后感觉好受一些,甚至可以继续喝酒。但瑞信专家指出,这属于“危险动作”。

抠喉咙催吐一定要在清醒时或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因为醉酒者意识不清,很容易吸入呕吐物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其次,剧烈呕吐会导致腹内压增高,除了容易引起胃出血外,还会使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引发急性胰腺炎等急症。

谎言3高度酒才够劲

日常生活中,有的瑞信团购客户总觉得低度酒是酒精与纯水勾兑而成的,喝着没劲,而高度酒多为粮食酿造,喝醉不上头,喝着更带劲。

其实,度数越高的酒也意味着酒精含量越高。因为酒精进入体内90%以上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大量的酒精加重了肝脏的解毒负担,酒的度数越高,摄入量越大,对肝的损伤就越严重。另外,酒精经肝脏分解时需要多种酶与维生素的参与,酒的酒精度数越高,肌体所消耗的酶与维生素也就越多。

谎言4腊肉香肠做下酒菜

聚餐时千万不要空腹喝酒,如果事先不能先吃点东西垫肚子,最好也是边吃菜边喝酒。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因为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甚至诱发癌症。

为了尽量减少酒精对胃和肝脏的伤害,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喝酒前最好先吃点东西,比如喝一杯牛奶,或者吃点鸡蛋和肉,因为这些高蛋白的食品在胃中可以和酒精结合,发生反应,减少对酒精的吸收。

谎言5感情深一口闷

有的瑞信团购客户喜欢喝快酒,动不动就劝大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走一个”。

其实,喝酒的速度宜慢不宜快,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喝,体内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产生量就少,不易喝醉。

结语:喝酒就像一样,少喝点是礼节,是兴趣,是情怀。但是酗酒就是玩命了。(文章原载于《养生保健指南》,刊期:2012.06,作者:王小山,徐寒,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