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防治乙肝六个要点
2023-07-17 10:35:43 责编:小OO
文档


目录:

第一章:防治乙肝必知的六个要点

第二章:乙肝抗病毒一线药物纳入医保

第三章:乙肝预防方法

编者按:乙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危害很大的疾病,乙肝病毒入侵人体很快,乙肝传染也是非常快速的,一旦患病,就必须及时治疗。那么乙肝治疗怎么做呢?如何预防预防乙肝?请看小编下文做的详细解答吧。

治乙肝:明白6个问题

我们发现,能够明明白白治疗慢性乙肝的病人并不多见,而不少人则是稀里糊涂地接受治疗,稀里糊涂地服药、停药,不知病情为何又稀里糊涂地加重了,不间断地稀里糊涂地花钱,最后是稀里糊涂地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其实,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知情权,而医生更有向病人告知病情的义务。我们认为,要想明明白白治乙肝,病人最起码要明白如下6个问题:

第一、必须明白自己是乙肝带毒者还是慢性乙肝病人?

乙肝带毒者可以暂时不治疗,只是“潜在治疗对象”,现在不用抗病毒治疗,或许将来某一天要治疗。可是我们发现,一些乙肝带毒者经常被当成慢性乙肝病人给治疗了,经了解,大多数是自己“坚决要求”治疗的。他们的道理很简单:体内有毒就要抗病毒。实际上疾病的需求并非如此。因为乙肝病毒并不直接损害肝脏,而是通过免疫细胞介导引起肝损伤,乙肝带毒者是乙肝的“免疫耐受期”,免疫细胞还在“睡大觉”,不会介导肝损伤。全世界肝病专家在这一点上是达成共识的,并都写进了各国的“乙肝治疗指南”。治疗带毒者属于不当用药。

第二、必须明白自己是哪一类型慢性乙肝。

如果被确诊为慢性乙肝,一定要弄清楚是“HBeAg阳性慢性乙肝”还是“HBeAg阴性慢性乙肝”,大多数病人不知道自己所患乙肝的类型。这两种慢性乙肝的临床特点、病程经过、预后等有所不同。HBeAg阴性乙肝病程较长,年龄相对较大,血清中的HBV DNA水平和转氨酶水平常常不是很高并是波动性的,时高时低,有时甚至是正常的;病情很少自发缓解,常有严重的肝脏炎症、坏死和明显的肝纤维化,还可能在发现时就是肝硬化了;治疗上的困难较多,抗病毒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治疗此种乙肝用药时间必须长,远远长于HBeAg阳性乙肝。了解这些,病人的心里就有底了,不再害怕,不再盲目乐观,病情好转了也不会大意,病情反复也不会灰心。针对此病,要有决心有信心,坚持“长期作战”,“战而胜之”。

第三、选用哪一种抗病毒药?为何选用它?这种抗病毒药物有何优缺点?

我国批准了二类6种抗病毒药物:干扰素类2种(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和核苷类4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干扰素类:注射给药,疗程相对确定(6~12个月),抗病毒强度为中度,但有明确的免疫调节作用,病毒不产生耐药变异,副作用常见,有时比较严重。核苷类:都是口服用药,应用起来很方便,疗程不确定,相对较长,至少服用2年,甚至数年或终生面对;它的抗病毒活性较强,但长期服用病毒可发生耐药变异,副作用很少见,比较安全。这两类药物的优、缺点都很明显,各有千秋。作为病人,应当知道这些知识,特别是对自己正在应用的药物一定要多了解一些。比如应用到何时才可能发生耐药变异,耐药率是多少?要做到心里有数。但是,选用哪一种抗病毒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忌擅自用药。

第四、用药一年需要多少钱?

这也很重要。因为不了解药费是多少,可能应用到半路就因为没有钱而面临停药的尴尬。了解药费,自己充分准备,力争完成疗程。慢性乙肝治疗最怕半途而废,那样会使已经花过的钱“打了水漂”。用药之前要了解这种药是不是“医保药”,不是“医保药”怎么办?病人和家属及亲朋好友都要参与讨论,或者支援。下面介绍抗病毒药物的费用。

普通干扰素:每月约需750~1200元。长效干扰素:每月需5000~6000元,一年需6~7万元。

拉米夫定:每月<500元,一年约需5000元左右;阿德福韦:进口的每月<600元,一年约需7200元;国产的每月<500元,一年约需5000元左右;替比夫定:每月需720元,一年需8600元;恩替卡韦:每月需1170元,一年约需13000元。

第五、何时需要监测?都需要监测哪些项目?

我们发现约有1/2的病人在用药中没有按照医生要求到医院进行监测。监测,这是应用抗病毒药物必不可少的措施,绝对不可以忘记,一定要重视定期监测。只有监测才能及时了解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医生叫做“应答”),无应答,或应答不好,必须找到原因并及时处理;出现早期应答预示远期疗效良好,病毒变异率也低;监测能早期发现病毒耐药变异的信号,及时给予“补救措施”。

总而言之,定期监测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初始治疗在用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监测一次,以后可依医嘱每3~6个月监测一次,不得有半点马虎。不加监测,就会出问题,甚至治疗失败。监测的项目有:肝功能(包括转氨酶等)、二对半定量或半定量检测、HBV DNA水平、血常规、肾功能、甲胎蛋白(AFP)、B超、肝纤维化指标等,由专科医生决定。

第六、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人应当了解“治疗终点”。

这其实就是治疗要达到的目标,病人应当有“不达目标绝不罢休”的决心。我们发现不少慢性乙肝病人并不知道“治疗目标”是什么,自觉“好了一点”就擅自停药了。还有的病人说“治好拉倒”,可是何谓治好,他却不甚了解!“小车不倒自管推”,这不行。要明明白白治乙肝,不能稀里糊涂地治,一定要了解“治疗目标”。专家们制定了二种“治疗目标”:近期目标为通过抗病毒治疗,HBV DNA转阴或检测不出,HBeAg阳性乙肝发生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即HBeAg转阴,抗-HBe转阳;转氨酶(ALT)正常。要达到“近期目标”并要保持下去。长期目标为长期地保持“近期目标”的成绩,防止肝功能失代偿,减轻肝脏坏死性炎症和肝纤维化,减轻或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癌,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最理想的“治疗终点”是HBsAg转阴,并发生HBsAg/抗-HBs血清学转换,即HBsAg转阴伴随抗-HBs的阳转。然而这个“理想的治疗终点”是难于达到的,应用长效干扰素治疗12个月可能只有10%左右达到这个“理想的治疗终点”。病人在治疗中必须了解是否达到“治疗目标”了?未能达到,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咬紧牙,坚持下去,曙光就在前方。

乙肝抗病毒一线药物纳入医保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2009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未来医保报销药物均出自于该目录,其中肝病患者最关心的相关药物有了很大的改进,最主要的进步在于该目录将乙肝、丙肝抗病毒的一线药物均纳入报销范围,其它保肝主要药物也在报销范围之内。这对广大肝病患者来说的确是个喜讯。

以下简要介绍一下新的医保能够报销的主要肝病药物:

1.抗病毒药物

普通ɑ干扰素:用于治疗丙肝可以报销,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和聚乙二醇干扰素ɑ-2b,也就是派罗欣和佩乐能)治疗丙肝和乙肝均可报销,但是有疗程。口服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药物可以报销的是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用于治疗活动性乙肝均可报销。

2.肝病辅助治疗药物(也就是通常说的保肝药物)

可以报销的品种较多,例如联苯双酯、 促肝细胞生长素、多烯磷脂酰胆碱(即易善复等)、复方甘草甜素、甘草酸二铵、还原性谷胱甘肽、苦参素注射液、硫普罗宁、双环醇、水飞蓟宾、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腺苷蛋氨酸等等,这些保肝药物均纳入医保,但是又有一定讲究,例如有的只能用于工伤保险,有的只能用于抢救和肝衰竭等严重情况,不管怎么说,这些保肝药物基本就够用了。

3.免疫调节剂

这次调整较大,仅有胸腺肽ɑ1入选,也只限定于治疗重症肝炎,一般的胸腺肽不再列为报销目录。这样做较为合适,因为各种胸腺肽制剂太多,治疗肝病效果并无定论,肝病防治指南均未提及。

4.肝病中成药

二十多种中成药均可报销,其中不少都有片剂、颗粒剂、胶囊,这样算下来,实际有六十多种。这些中成药基本都属于中药清肝解毒剂,治疗肝病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需要进行中医辨证,符合者用之有效,否则无效。这些中成药包括护肝片、 益肝灵、 双虎清肝颗粒、五酯丸、茵栀黄、护肝宁、垂盆草颗粒、苦黄颗粒等等。

5.中药饮片,即汤药等

部分名贵和营养性质中药不在医保报销范围之内,这包括单味饮片或含有这些药物的中成药,但是绝大多数中药饮片均可报销。

乙肝预防方法

应采取以疫苗接种和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

一、疫苗接种

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应用在目前HBsAg携带者广泛存在,传染源管理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关键性措施是用乙肝疫苗预防。我国已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此外下列人群亦为乙肝疫苗接种的适应症:①HBsAg阳性,特别是HBeAg同时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②乙肝高发区3岁以下幼儿;③医务人员,接触血液的人员;④多次接受输血及血制品的患者;⑤HBsAg阳性者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凡是患有急性或慢性疾病或对和抑菌剂硫柳汞过敏者禁用。

接种乙肝疫苗因人而异我国应用的免疫剂量和程序;①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用30μg免疫3针;②HBs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第1针为30μg,第2、3针各为10μg;③高危人群,如肾透析患者和其他职业性与乙肝密切接触者用20μg免疫3针;④其他一般易感人群(包括儿童、成人)10μg免疫3针。以上均按0、1、6月免疫程序,但新生儿第1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免疫效果更好。也有用0、1、2月免疫程序者。目前多主张对高危人群(尤其HBsAg阳性,同时HBc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意外受HBV感染,如被HBsAg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或被HBsAg阳性血液溅入眼结膜或口腔粘膜或输入HBsAg阳性血液、手术刀损伤皮肤等),一般应立即(24小时之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如HBIG每毫升含抗-HBs200IU以上者可注射0.5~0.7ml/kg。

目前国内生产的HBIG,其抗-HBs含量为每毫升60~160IU(多数100IU),因此用量为0.075~0.2ml/kg(依含量不同而定)。剂量以能使体内抗-HBs达100mIU/ml以上为度(有保护作用)。注射HBIG后,要接种乙肝疫苗3针,第1针30μg,第2、3针各10μg,按0、1、6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注射部位以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为宜。乙肝疫苗副作用很轻,多为局部疼痛,偶有红肿或硬结,可有发热、疲乏者。》38℃者1.8%,罕见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0.5/10万)。关于加强注射问题,意见不一致。由于接种3针后抗体可维持3~5年,若测定抗-HBs≤10mIU/ml,加强1次(10或20μg),遇有下列情况应予加强免疫:如高危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特别是血透析工作者;经常接受血制品者;配偶中一方为HBcAg阳性者,包括已注射过疫苗的另一方。

乙肝疫苗可与其他疫苗如百白破、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任何一种计划免疫制品联合免疫,未见明显互相干扰作用。接种乙肝疫苗后,有5%~15%接种者无应答,不产生抗-HBs。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免疫无应答主要是于HBsAg孕妇的新生儿中。孕妇血清HBV-DNA含量高,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主因。也有认为无应答者已有HBV的感染。是否与HBV突变株有关,有待研究。

二、切断传播途径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

措施为:①注射器、针头、针灸针、采血针等应高压蒸气消毒或煮沸20min;②预防接种或注射药物要1人1针1筒,使用1次性注射器;③严格筛选和管理供血员,采用敏感的检测方法;④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小三阳也就是说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存在传染性的。

总结: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了乙肝的治疗必须知道6个问题,防御也必须遵循方法,希望小编以上盘点的这些方法给大家带来帮助哦。(文章原载于《大众健康》,刊号:2012/03,作者:王振坤、刘士敬,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