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谨防你的肠胃闹“罢工” 冬季养生需谨慎
2023-07-17 10:54:26 责编:小OO
文档


目录:

第一章:冬季养生在于“藏”

第二章:天寒地冻时更要保护胃

第三章:冬天保护肠胃忌“寒凉”

编者按:由于早晚温差大,喝冷饮的人也多起来。一时的爽快是有了,肠胃的毛病却接踵而来。所以冬季我们更要注意胃部的保养。

冬季养生在于“藏”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也当讲“藏”。

由于人体阳气闭藏后,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就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冬季时节,肾脏机能正常,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即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产生疾病。

因此,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以下几点是贯彻这一原则的要点。

精神调养:除了重视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同时,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尤其是女性。

预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饮食调养: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

同时,还要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当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

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冬季饮食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饮”,易使脾胃之阳气受损。

起居保健:《黄帝内经》里指出:“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意思是,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后为益(尤其对于老人而言)。

冬季起居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穿衣要讲“衣服气候”,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其次,要注重双脚的保暖。由于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因此脚的皮温最低。

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其三,冬季定时开窗换气有利于身体健康。其四,蒙头睡觉不可取。

冬天蒙头睡觉极宜造成缺氧而致胸闷气短。其五,夜间忌憋尿。由于冬夜较长,长时间憋尿,会使有毒物质积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锻炼强身: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事实证明,冬季多参与室外活动,使身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有益健康。

天寒地冻时更要保护胃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均有所下降,因此,每年寒冬都是胃病的高发期。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朋友,更应格外小心,以防旧病复发。具体而言,要注意以下几点:

调节情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情绪密切相关,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引起或加重各种胃病的发生与发展。

所以,要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避免紧张、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刺激,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

注意保暖: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患有慢性胃病的人要适时增添衣服。同时,夜晚睡觉要盖好被子,以防因腹部受凉而导致胃病复发或加重。

此外,平时还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增强人体对季节的适应性,从而减少胃病的发生。

注意饮食:当摄入不洁净或者变质的食物时,非常容易引起急性肠胃炎。此外,各种胃炎、胃溃疡的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细菌可以通过不洁的餐具、牙具、食物进行传染。

因此,一定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还要做到细嚼慢咽,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切忌暴饮暴食,避免损伤胃的自我保护机制。

不要睡前进食,否则会因胃酸分泌过多而诱发胃溃疡。与此同时,应避免过多食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芥末、浓茶、浓咖啡、酒及过热、过甜的食物。

禁烟限酒:有统计表明,吸烟者患消化性溃疡的危险性要比不吸烟者高一倍,且患病率与吸烟量有密切关系。

随访中也发现,吸烟者溃疡的难以愈合率和复发率都比不吸烟者高得多。

因此,胃炎、胃溃疡患者务必戒烟限酒,以利于胃炎、胃溃疡的愈合和防止复发。

除了注意上述几点之外,如果出现嗳气、返酸、胃痛等症状,应尽快去医院诊治,把胃病消灭在萌芽之中。

冬天保护肠胃忌“寒凉”

专家表示,秋冬季寒邪当令,若外感寒邪,易引起胃肠道疾病。要保护肠胃的健康,应少吃或不吃寒凉的食物,并注意添衣加被,避免染上风寒。“温差大容易刺激肠胃和血管,再加上很多人秋冬暴饮暴食,肠胃疾病就容易发作”。

诱因:气候变化和饮食欠科学

“年底到来了,工作压力大,公司业务多,要么我请别人,要么别人请我,饭局常常有。”说起自己的胃病,王先生说,他刚结婚不久,又换了一个挣钱多的公司,负责市场营销,为了开展业务,每周有好几天都在应酬,应酬总少不了要喝酒,胃里都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酒。

王先生无奈地说,近来,三天两头跟客户和朋友喝酒吃火锅,结果这么一折腾,胃受不了了。昨晚,王先生和朋友一起吃了一顿重庆火锅,夜里胃就烧得难受,还伴有隐痛,一整夜都睡不着觉。经诊断,王先生患的是浅表性胃炎,如不加注意,可能会造成胃穿孔。

“现在的上班族,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特别是时近年关,工作更是繁重,爱吃火锅、暴饮暴食无节制,易造成胃、十二指肠壁血管痉挛,供血减少,促成胃病的发生。”

根据门诊数据,进入冬季,胃病发病人数急剧上升,其中胃炎的患者较多,主要症状是腹饱闷感、嗳气、反酸、恶心、烧心、隐痛、食欲下降等。

“这是因为冷空气不断侵袭,气温降低,昼夜温差悬殊。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血液中的化学成分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使身体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

同时,秋冬时节人们的食欲旺盛,使胃和十二指肠的负担加重,功能紊乱。尤其是有些人在夏天不注意胃肠保养,暴饮暴食或冷热混食,进入秋冬,更会引起胃肠功能下降。

其中,细菌性菌痢、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和肠道蛔虫性腹泻都是容易高发的疾病。”

调理:保护肠胃忌“凉”

“无论是胃或肠,秋冬都不喜欢寒凉的食物。”日常喝的饮料、牛奶,不要从冰箱里拿出来就喝,最好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

小孩、老人的脾胃比较虚弱,冷饮、冷食应尽量避免,山竹、柚子以及白菜、萝卜、芥菜等寒凉的果蔬也要少吃,改吃偏温的食物,或炒菜时放点姜或辣椒、花椒、胡椒之类温性食物,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功效。

专家表示,除了饮食避“凉”,还要注意防寒保暖,睡觉时特别要盖好被子,防止肚脐受凉。经常运动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但饭后不宜立即运动,否则胃肠道里的血液减少,会影响消化。喜欢晨运的人要穿暖,小心着凉。

有胃灼热疼痛、喜欢吃冷、大便干结、口干口苦的属脾胃湿热征型者,则适宜吃清热的薏仁、冬瓜、石斛、木竹,或凉拌的鱼腥草等,不建议常吃火锅或羊肉、狗肉、人参等大温大补的食物,以免肠道积热引起便秘或湿热腹泻。

结语:尽管秋冬少吃凉食是基本要求,也要看具体的体质情况。有胃痛、特别怕冷、容易拉肚子,属脾胃虚寒征型的人,应吃些有温补作用的生姜煮红糖水、胡椒煲猪肚汤暖脾胃。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