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唇裂的预防关键在于怀孕早期
2023-07-22 17:53:56 责编:小OO
文档


唇裂俗称兔唇、缺嘴、豁嘴,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口腔颌面部畸形,本文就为大家介绍造成婴儿兔唇的原因,虽然目前发生兔唇的确切原因还不清楚,但我们已知造成兔唇的原因主要是遗传和环境,而且主要在怀孕第4周到第10周期间发育生成,因此,唇腭裂的预防关键在于怀孕早期。

先天性唇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俗称“豁豁嘴”或“兔唇”“缺嘴”。可单独发生或与腭裂同时发生。其发生率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人种之间差异较大。黑色人种最少,白种人及黄种人较多。在我国,根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协作组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治区监测的结果,先天性唇腭裂的发生率为1. 82‰,也就是说,发生率为1:549。按照这个数字估计,我国每年将有三万左右的唇腭裂患儿出生,可见这是一类绝对数量较大的先天性畸形。据统计,唇腭裂患者男女性别之比为1.5:1,男性多于女性。

唇裂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口腔颌面部畸形,分为单侧和双侧,其临床表现为红唇至鼻底部分或全部裂开。唇裂不仅对患者的容貌造成较大的损害,还会因口唇环形收缩功能的丧失而导致患儿吸吮困难,发音障碍,以及上前牙槽嵴发育异常引起的牙颌畸形和继发性的鼻部畸形。造成婴儿兔唇的原因至今尚未明确,但概括起来存在遗传和环境两大方面。这种先天性畸形主要是在怀孕第4周到第10周期间,由于某些致病因素导致胎儿面部发育障碍所致。因此,唇腭裂的预防关键在于怀孕早期。目前,对于唇腭裂的治疗已趋于低龄化和序列化,并形成专门的治疗中心,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高。

唇裂发病机制

唇裂是由于胚胎口腔唇部的中胚叶组织,在胚胎12周内发育暂停所致。左右下颌突未能在第5周时正常融合,则可产生下唇正中裂、下颌裂等。上颌突在第7周,未能在一侧与球状突融合,则形成单侧唇裂;如在两侧未融合,则可造成双侧唇裂。如两个球状突,未能正常融合,则可发生上唇正中裂。在妊娠早期,特别是妊娠的第12周以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造成婴儿兔唇的原因:

发生唇裂的确切原因还不清楚,说法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大的方面。目前医学认为可能的致病因素有:

1、遗传因素:遗传学研究证明,本病为多基因遗传性疾病,20-30%的患者具有阳性的遗传因素。经常可见在患者的亲属中有类似的畸形发生。

2、环境因素:如怀孕期间维生素的缺乏,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病毒,接触X射线、激素或抗肿瘤药物、抗组胺药、烟酒刺激等,都可能造成遗传基因的突变等一系列畸变。

3、病毒感染:在妊娠早期(2个月左右)的母亲感染过病毒,如遇风疹病毒感染,还有流感可能成为婴儿唇腭裂的原因。

4、母体怀孕期间患有如贫血、糖尿病、严重营养障碍等慢性疾病。

5、药物因素:有些药物能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胚胎发育,如安眠药、抗过敏药、苯妥英那、肾上腺皮质激素、环磷酸胺、镇静药、抗癫痫药及激素类药均可导致胎儿畸形。

6、营养因素:妇女怀孕期间的呕吐和偏食可影响营养摄入,造成维生素缺乏,在动物实验中,用缺乏维生素A、E的食物喂养怀孕小白鼠时,出生的幼鼠常有唇腭裂发生。

7、内分泌影响:在怀孕早期,如孕妇因精神紧张及外伤等原因,可使体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婴儿先天畸形。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