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孕妇服中药千万要谨慎
2023-07-30 07:48:34 责编:小OO
文档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中药似乎比西药要安全些。因此,当孕妇遇到某些疾病或不适时,常会不用西药而选择吃中药。其实,这种想法并非全面。

在我国的中药宝库中,几千种药材各有短长与利弊,尽管有些中药或许对母体无害,但却有可能损及妊娠中的胎儿,包括引起产前产后的胎儿发育障碍、胎儿畸形或死亡等。因此,孕妇服用中药也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除非因治病所必需,否则应尽可能不用,尤其是在孕早期(妊娠期前三月),更不能随便服用中药。此外,即使是治疗疾病也应尽量避免长期服用中药,以防因此而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孕妇需禁用和慎用的中药,概括起来主要为活血化瘀药、凉血解毒药、行气祛风药、苦寒清热药。因此,除了具有这些功效的单味中药外,以下中成药孕妇也不宜使用——

理血类

凡是具有活血祛瘀、理血通络、止血等功能的中成药,如七厘散、小金丹、虎杖片、脑血栓宁、云南白药、三七片等,容易导致孕妇发生流产。

清热类

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等功效的中成药,如六神丸在怀孕早期服用可引发胎儿畸形,孕后期服用则容易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含有牛黄等成分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败毒膏、消炎解毒丸等,容易引起孕妇流产。

祛风湿痹痛类

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为主要功效的中成药,如虎骨木瓜丸,由于其中的牛膝具有活血作用,川乌药性辛热,因此容易引起胎儿发育障碍。类似的中成药,还有大小活络丸、天麻丸、虎骨追风酒、华佗再造丸、伤湿去痛膏等。抗栓再造丸中的大黄具有攻下作用,水蛭则能破血,因此孕妇应禁用。

泻下类

有润肠通便等作用的中成药,如十枣丸、舟车丸、麻仁丸、润肠丸等,有损胎气,容易引起孕妇流产。

消导类

有消食导滞、消痞化积作用的中成药,如槟榔四消丸、九制大黄丸、清胃中和丸、香砂养胃丸、大山楂丸等,都具有活血、行气、攻下之效,容易导致孕妇流产。

理气类

具有疏畅气机、降气行气之功效的中成药,如木香顺气丸、气滞胃痛冲剂、开胸顺气丸、十香止痛丸等,因下气破气、行气解郁力强而成为孕妇的禁忌药。

开窍类

具有开窍醒脑功效的中成药,如冠心苏合丸、苏冰滴丸、安宫牛黄丸、行军散等,因含有麝香,孕妇用之易致堕胎。

驱虫类

具有驱虫、消积、止痛功能,能够驱除肠道寄生虫的中成药,如囊虫丸、驱虫片、化虫丸等,孕妇也不宜服用。

祛湿类

凡是治疗水肿、泄泻、痰饮、黄疸、淋浊、湿滞的中成药,如利胆排石片、胆石通、结石通等,因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功效,孕妇都不宜服用。

敛疮类

以解毒消肿、生机敛疮为主要功能的中成药,如祛腐生机散、疮疡膏等,都含有活血通经之品,而百灵膏、消核膏、百降丹中含剧毒药较多,这类中成药容易导致孕妇流产,因此孕妇应禁用。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