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桂枝汤的服用方法
2023-07-30 07:52:58 责编:小OO
文档


桂枝汤中各组合的相互关系,是不能单用一味一味药解析。它有一个协同和相互配合。桂枝配芍药,生姜配大枣,在其他很多疾病的治疗中,这个基本组合都有很好的疗效。

从这里我们看出来,一些基本的配伍组合和这组合的一个特点。比如说,整个方配伍特点,解表剂有发散作用。但是发中有补,散中有收。它既祛邪又调正。所以它发散祛邪,还要调正,还要固护到卫阳营阴这个正气。既发散,还要收敛止汗,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是邪正兼顾的。而且它调正是阴阳并调,这是总的方的配伍特点。

作为桂枝、芍药配伍的意义,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桂枝得到芍药,散中有收,汗出有源,桂枝解表辛散,毕竟要出汗。辛散是要汗法了,要出汗了。本身营阴外泄了,已经营阴受损伤了,发汗要有源,所以芍药以及从芍药到大枣、到甘草这个系列,以芍药为主,它以芍药益阴养血,能够使汗出有源,供给发汗有资源。发汗,邪才随汗而解了。

芍药得到桂枝,滋而能化。因为这个有邪了,芍药阴柔了。在这种桂枝阳药,善于温化的药物同用,能够滋而能化,补不敛邪。所以这两味药,它既有分工合作,这种相辅相成,又有相互制约,扬长避短,相反相成。包括性味,一个散还有一个敛,性味,一个温,一个寒。它还有相反相成,相互制约的一面,又有分工合作、相互协同的一面。这是桂枝、芍药配伍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后来用在调整五脏阴阳方里,很多要有这种基本的思路格局了。这是配伍组合要注意的,第一个。

这个方我们还要注意一个,就是关于生姜大枣。生姜大枣在这里,认为生姜帮助桂枝是作用在卫气为主。大枣帮助芍药,是作用在营阴为主。调和营卫,生姜大枣。它是一种做为一个调和营卫的一个小单位,小的结构。它也是两个,一个是涉及到卫阳,一个涉及到营阴,实际上涉及到一个气血,所以后来在,比如解表药当中,后世时方里经常加点姜枣。解释它代表可以调营卫。在内来讲,它由于和甘草相配的,辛甘化阳,酸甘化阴,整个这个桂枝汤结构,后来就把姜枣认为能够在内可以调和脾胃,调和气血。实际上本质来看,生姜能够振奋脾胃功能,大枣可以补益脾胃,既能益气,又能益阴,益阴养血。所以这两味药结合,在外调和营卫,在内调和脾胃。营卫是气血的浅层,所以又说它可以调和气血。所以后世很多方里都有姜枣。有的作为药引子有的加进去。而且它本身药食同源,本身都是食物,也是一种常用的基本结构。

这个方里的基本结构,还有。刚才谈了桂枝、芍药形成一种配伍的基本结构,生姜、大枣一种常用的基本结构。那桂枝、甘草呢,《伤寒论》上有个桂枝甘草汤,有温通心阳的作用。桂枝之温,大枣之补,温补结合,温通阳气很好,不仅助阳,可以通阳,由桂枝这个,也就形成一种温通阳气,一种基本结构。桂枝、甘草。

芍药、甘草呢,是我们常用的酸甘配合以后,缓急止痛的基本结构。《伤寒论》有个芍药甘草汤。能治疗脚孪急,吃了以后其脚即伸。柔肝、舒筋、缓急,又能止痛。这又成为后世常用一种基本配伍结合。

所以一个桂枝汤,古人很推崇。反映了很多的基本的配伍组合。而且是被后世长期沿用,也就成为后世组方,包括很多时方里,都借用过来的。所以我说过,《伤寒论》贡献来说,不但对整个中医学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创造了六经辨证这种模型,对《方剂学》来讲,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而且它还对《方剂学》来说,应该说它在很多基础方的组合当中,形成了很多基本的配伍结构,基本的配伍组合和技巧。也被后世一直沿用。这是从桂枝汤的方义分析当中,归纳它的一个基本的配伍组合。我们这里重点抓桂枝、芍药。但桂枝、甘草,芍药、甘草这种基本配伍组合,也是后世方解里常用的。实际上芍药经常用来止痛。要注意芍药用于止痛的方里,都是芍药、甘草相配的。从机理来说,源于芍药甘草汤。那和桂枝汤里边芍药、甘草这类的基本组合是一致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