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艾滋病的症状犹如感冒
2023-07-17 09:44:48 责编:小OO
文档


预防艾滋病: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感染

使人体失去对感染的抵抗力,随后,病人的健康状况会变得非常恶劣,最终由于体内的免疫抵抗系统完全瘫痪而死亡。

艾滋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为性生活、共同使用一个针头(注射毒品的吸毒者、穿耳和纹身的针头)、输血、母亲传给胎儿或婴儿。

最可怕的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8~10年内可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看起来,他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但他却是一个可怕的传染源,可以把艾滋病病毒传给别人。

一旦出现症状,其大限也就不远了,这些症状也没什么特别,和感冒的表现差不多,只不过得了这种“感冒”以后,大家都要奇怪了,小小的“感冒”怎么一直都看不好,甚至还会越来越严重。

医生可以通过验血来诊断艾滋病,但是多数的病人只有在感染艾滋病毒2周至6个月之间才能被检查出来。

未雨绸缪 掌握艾滋病预防方法

目前艾滋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而且目前艾滋病的医疗还不是很完善,所以我们要掌握艾滋病的预防方法。

艾滋病的预防方法:

一、 安全性行为:节制,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了解你的性伴侶,保持单一性伴侶,正确使用安全套。

二、 切勿共用注射器:拒绝毒品,珍爱生命,避免与人共用注射器。

三、 阻断母婴传染:产前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及早发现艾滋病毒感染。产前八个星期开始服药,婴儿在出生后六周继续服药,感染机会减至大约10%。

四、 正确处理伤口:处理任何伤口时,戴上一次性橡胶手套。勿徒手接触別人的血液或伤口。

五、正确使用避孕套: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 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免疫力低下的身体最易被艾滋病病毒攻击

艾滋病病毒感染早期,亦称急性期,多数无症状,但有一部分病人在感染数天至3个月时,出现像流感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如发热、寒战、关节疼、肌肉疼、头疼、咽痛、腹泻、皮疹等,这之后,进入无症状感染期。

受艾滋病病毒感染而尚未发病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长时间侵犯机体,当免疫系统损害到一定程度,逐步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等临床指征时,就可确诊为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一个疾病的不同阶段,同样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病毒的主要攻击目标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它首先侵入免疫系统—CD4+ T淋巴细胞内,或侵入巨噬细胞等其它细胞。受染者体内的免疫系统和病毒进行持续的博斗,病毒不断的复制和不断的清除,造成CD4+细胞的破坏。

当免疫系统损害到一定程度时,许多细菌、病毒和其他的微生物乘虚而入,从而引起一系列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其它系统亦受到损害。

伤风流感也有可能是艾滋病的前兆

艾滋病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淋巴结直径在1厘米以上,质地坚实,可活动,无疼痛。

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一般初期的开始症状象伤风、流感、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体重减轻、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粘肤出现白色念球菌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肿、血疱、滞血斑、皮肤容易损伤,伤后出血不止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不断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短、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呼吸困难等。由于症状复杂多变,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以不进行治疗,但是要列入疾病控制网,严密监视,防止艾滋病传染给他人,或转变为艾滋病患者。对于那些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患者和艾滋病患者,要给予道义上的关心和帮助,同时让艾滋病患者注意饮食和休息,创造较好的生存环境,对于长期发热的艾滋病患者,给予物理降温,对于烦躁、恐惧的患者适当给予镇静剂。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