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漏斗胸患者如何急救
2023-07-17 08:25:12 责编:小OO
文档


漏斗胸的一种不常见的疾病,很多人都不曾听说过,那么你知道漏斗胸的发病原因是哪些吗?漏斗胸患者应该如何治疗才能恢复健康呢?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漏斗胸应该如何治疗,赶紧来看看吧!

目录

1、漏斗胸基本介绍 2、漏斗胸患者如何急救

3、漏斗胸的病因是什么 4、漏斗胸的症状表现

5、漏斗胸的手术治疗 6、漏斗胸的诊断与鉴别

7、漏斗胸的预防护理 8、漏斗胸患者要补钙

漏斗胸基本介绍

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并常常是家族性的疾病。男性较女性多见,有报道男女之比为4∶1,属伴性显性遗传。有家族史者漏斗胸的发生率是2.5%,而无家族史者漏斗胸的发病率仅1.0%。

漏斗胸属渐进式病变,在出生时可能就已存在,但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愈来愈明显而被家长发现。漏斗胸的外型特征为前胸凹陷,肩膀前伸,略带驼背以及上腹突出。

病因

有人认为漏斗胸是由于肋骨生长不协调,下部较上部小,挤压胸骨向后而成。也有人认为是因膈肌纤维前面附着于胸骨体下端和剑突,在膈中心腱过短时将胸骨和剑突向后牵拉所致。

临床表现

婴儿期漏斗胸压迫症状较轻者常未被注意。有些虽有吸气性喘鸣和胸骨吸入性凹陷,但常未检查出呼吸道阻塞的原因。

患儿常体形瘦弱,不好动,易得上呼吸道感染,活动能力受到。用力呼气量和最大通气量明显减少。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和呼吸困难。体征除胸廓畸形外,常有轻度驼背、腹部凸出等特殊体型。

胸骨体(特别是剑突根部)及其相应的两侧第3~6肋软骨向内即陷,致使前胸壁状似漏斗,心脏受压移位,肺也因胸廓畸形而运动受限,影响患儿的心肺功能。

患儿活动后心悸气促,常发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甚至发生心力衰竭。症状在3岁以后逐趋明显,凹胸,凸肚,消瘦,发育差。漏斗胸是胸骨、肋软骨及一部分肋骨向脊柱凹陷形成漏斗状的一种畸形,绝大多数漏斗胸的胸骨从第二或第三肋软骨水平开始向后,到剑突稍上一点处为最低点,再返向前形成一船样畸形。两侧或外侧,向内凹陷变形,形成漏斗胸的两侧壁。

漏斗胸的肋骨走行斜度较正常,肋骨由后上方急骤向前下方凹陷,使前后变近,严重时胸骨最深凹陷处可以抵达脊柱。

年龄小的漏斗胸患者畸形往往是对称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漏斗胸畸形逐渐变得不对称,胸骨往往向右侧旋转,右侧肋软骨的凹陷往往较左侧深,右侧乳腺发育较左侧差。

后胸部多为平背或圆背,脊柱侧弯随年龄逐渐加重,年龄小时不易出现脊柱侧弯,青春期以后患者的脊柱侧弯较明显。

漏斗胸畸形压迫心肺,心脏多数向左侧胸腔移位。儿童往往表现为一种独特的虚弱姿势:颈向前伸,圆形削肩,罐状腹。胸骨体剑突交界处凹陷最深。有家族倾向或伴有先天性心脏病。

检查

1.X线检查

可以见到肋骨的后部平直,前部向前下方急倾斜下降,心影多向左侧胸腔移位。

2.胸部CT检查

更能清楚地显示胸廓畸形的严重程度及心脏受压移位程度。

3.心电图

可以表现为V1的P波倒置或双向,也可以有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导管检查可以描记至舒张期斜坡和平台,与缩窄性心包炎所见相同。心血管造影显示右心受压畸形和右室流出道受阻。

诊断

漏斗胸的诊断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即确诊、明确程度和判断有无胸腔脏器压迫及合并畸形。

漏斗胸根据胸廓的视诊可立即诊断,多自第3肋骨至第7肋骨向内凹陷变形,在胸骨剑突上方凹陷最深,剑突的前端向前方翘起。

肋骨的前部由后上方急骤向下方斜走,胸廓上下变长,前后径距离缩短,严重者胸骨下段最深凹陷处可与脊柱相接触,甚至抵达脊柱的一侧,产生心肺压迫症状。

根据漏斗胸胸骨凹陷的位置,可分为左右对称凹陷和不对称凹陷两种类型。不对称凹陷以右侧凹陷较深多见,胸骨体腹面转向右侧、严重时可旋转90°。

并发症

漏斗胸引起的胸廓畸形较严重,胸腔内的脏器心、肺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甚至引起心脏移位,肺通气功能也受到影响。

如进一步发展,还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等严重病症。有时会合并肺发育不全、马方综合征、哮喘等疾病。

治疗

1.手术指征

(1)CT检查Haller指数大于3.25。

(2)肺功能提示性或阻塞性气道病变。

(3)心电图、超声心动检查发现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二尖瓣脱垂等异常。

(4)畸形进展且合并明显症状。

(5)外观的畸形使病儿不能忍受。

2.传统手术

减少切除的肋软骨数目,称为改良Ravitch手术。

3.微创手术

在胸腔镜导引下手术植入量身塑造的金属板,将胸骨凹陷往外推出来,做矫正手术。

所有向内凹陷变形的肋软骨也用金属板向外推出,但是没有任何肋骨被切除,也没有胸大肌切开。最近几年开展的微创手术为Nuss方法。

该手术创伤轻,术后恢复快,术后下床活动早,手术后并发症少,畸形矫正效果满意率高,复发率低,对成年人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漏斗胸术后的康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患者应积极坚持术后的康复训练,尤其是成年人这点十分重要。

预防

本病为家族性显性遗传病,无有效预防措施。对于胸廓畸形不严重的患儿主要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其继续发展。

漏斗胸患者如何急救

缓解措施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外此类手术年纪最小的患者的年龄约4~5岁。目前最佳手术年龄应视医院条件和手术医生水平而定。

专家认为,根据小儿骨质的特征,漏斗胸的最佳矫正时机是在2到4岁,低年龄手术可不影响儿童发育。目前1~3岁患儿做此类手术,大部分效果是很好的。

传统的治疗方法

国外纠正漏斗胸的手术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八十年代也有开展此类手术。低年龄幼儿手术在九十年代逐渐成熟。

过去治疗漏斗胸的常规方法是在前胸纵、横向切开约10厘米的窗口,切除畸形肋骨后再用钢针固定。手术的创伤大,出血多,而且因患儿的胸廓完整性被破坏,短时间内肺功能受严重影响,会造成支气管堵塞、肺不张导致严重缺氧。

另外,手术后由于矫治后的胸廓没有生长固定以前会因为自主呼吸运动影响骨质生长导致手术失败。

此类手术围术期处理难度大,手术风险很大,并发症多。国内外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钢针胸骨抬高术,此术式效果不理想。目前经实践改良后的手术采用双钢板胸骨抬高方法,手术水平明显提高,效果很好。

实际上手术效果的好坏还有赖于医疗设备的水平,如呼吸机,监护仪,肺功能监测手段等。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先进的医疗设备配套和人员培训水平的提高,目前此类手术的并发症已明显减少,但是低年龄组患儿的手术还是有一定风险,还会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

现在的治疗方法

其方法是在小儿一侧胸下腋中线部位切一2厘米的小切口,用胸腔镜向胸腔内剥离并引导,然后将一自制矫正器材向对侧穿插开口后翻转,从而实现矫正目的。手术切口长约15~20厘米,需切断病变肋软骨,并做胸骨截骨,其手术损伤大、出血多,术后患儿疼痛明显,恢复也慢。无论何种手术由于要切断肋骨,破坏了胸廓的完整性,肺部感染,肺不张致使缺氧引起脑损伤的手术风险仍然存在。

漏斗胸的病因是什么

漏斗胸funnelbreast为最常见的先天性胸骨畸形,约占胸壁畸形的85%左右,是胸廓全体发生变形的一种畸形。为胸骨向下凹陷,与其相连的肋软骨也随之向背侧凹陷。

多从第3肋软骨开始到第7肋软骨,在胸骨剑突上为凹陷的最低点,漏斗胸严重者胸骨最深凹陷可触及脊柱,剑突的前端向前方翘起,肋弓部向外突出,形成船样或漏斗样畸形。

一、发病原因

漏斗胸畸形的原理尚未明确,大多数人认为漏斗胸是胸骨体特别是剑突根部及其相应两侧第3~6肋软骨向内凹陷,致使前胸壁状似漏斗状的胸廓异常现象,是胸壁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型。

漏斗胸的患者肋骨及肋软骨生长过长,将胸骨下端向内顶入,而造成在外观上呈现胸前壁向内凹陷情形,使胸腔空间变小,并且压迫到心脏及肺脏,而心肺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二、遗传因

男性较女性多见,有报道男女之比为4∶1,属伴性显性遗传。有家族史者漏斗胸的发生率是2.5‰,而无家族史者,漏斗胸的发病率仅1.0‰。漏斗胸的原因不明,认为与遗传有关。

三、生理因素

有人认为此畸形是由于肋骨生长不协调,下部较上部小,挤压胸骨向后而成;亦有认为是因膈肌纤维前面附着于胸骨体下端和剑突,在膈中心腱过短时将胸骨和剑突向后牵拉所致。

四、其他因素

1、多认为漏斗胸是由于下胸部的肋骨和肋软骨生长发育过度,挤压胸骨移位代偿性向后移位所致。

2、有人认为是膈肌发育异常,膈肌中心腱缩短,膈肌功能性异常,但膈肌发育异常理论尚未得到充分证实。

3、呼吸道梗阻使得患儿出现吸气性呼吸闻难而用力吸气,呼吸肌牵拉胸壁向后运动,长时间就会形成漏斗胸。

漏斗胸的原因不明,认为与遗传有关。还有可能此畸形是由于肋骨生长不协调,下部较上部小,挤压胸骨向后而成;亦有认为是因膈肌纤维前面附着于胸骨体下端和剑突,在膈中心腱过短时将胸骨和剑突向后牵拉所致。

年龄小的漏斗胸患者畸形往往是对称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漏斗胸逐渐不对称,胸骨往往向右侧旋转,右侧肋软骨的凹陷往往较左侧深,右侧乳腺发育较左侧差,后胸部多为平背或圆背,脊柱侧弯随年龄逐渐加重,婴幼儿脊柱侧弯可不明显,青春期以后脊柱侧弯较明显。

漏斗胸的症状表现

轻微的漏斗胸可以没有症状,畸形较重的压迫心脏和肺,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肺活量减少,功能残气量增多,活动耐量降低。

幼儿常反复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发热,常常被诊断为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喘息。

幼儿循环系统症状较少,年龄较大的可以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脉快、心悸,甚至心前区疼痛,主要是因为心脏受压、心排血量在运动时不能满足需要,心肌缺氧,因而引起疼痛。有些患者还可以出现心律失常,以及收缩期杂音。

婴儿期漏斗胸压迫症状较轻者常未被注意。有些虽有吸气性喘鸣和胸骨吸人性凹陷,但常未检查出呼吸道阻塞的原因。

患儿常体形瘦弱,不好动,易得上呼吸道感染,活动能力受到。用力呼气量和最大通气量明显减少。

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和呼吸困难。体征除胸廓畸形外,常有轻度驼背、腹部凸出等特殊体型。

胸骨体特别是剑突根部及其相应的两侧第3~6肋软骨向内即陷,致使前胸壁状似漏斗,心脏受压移位,肺也因胸廓畸形而运动受限,影响患儿的心肺功能。

患儿活动后心悸气促,常发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甚至发生心力衰竭。症状在3岁以后逐趋明显,凹胸,凸肚,消瘦,发育差。漏斗胸是胸骨、肋软骨及一部分肋骨向脊柱凹陷形成漏斗状的一种畸形。

绝大多数漏斗胸的胸骨从第二或第三肋软骨水平开始向后,到剑突稍上一点处为最低点,再返向前形成一船样畸形。两侧或外侧,向内凹陷变形,形成漏斗胸的两侧壁。

漏斗胸的肋骨走行斜度较正常,肋骨由后上方急骤向前下方凹陷,使前后变近,严重时胸骨最深凹陷处可以抵达脊柱。

年龄小的漏斗胸患者畸形往往是对称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漏斗胸畸形逐渐变得不对称。

胸骨往往向右侧旋转,右侧肋软骨的凹陷往往较左侧深,右侧乳腺发育较左侧差。后胸部多为平背或圆背,脊柱侧弯随年龄逐渐加重,年龄小时不易出现脊柱侧弯,青春期以后患者的脊柱侧弯较明显。

漏斗胸畸形压迫心肺,心脏多数向左侧胸腔移位。儿童往往表现为一种独特的虚弱姿势:颈向前伸,圆形削肩,罐状腹。

胸骨体剑突交界处凹陷最深。有家族倾向或伴有先天性心脏病。

温馨提示:漏斗胸的原因不明,认为与遗传有关。 漏斗胸属渐进式病变,在出生时可能就已存在,但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愈来愈明显而被家长所发现。

外型特征为前胸凹陷,肩膀前伸,略带驼背及一个突出的上腹。

漏斗胸的手术治疗

目前我国最先进的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正术,其方法是在小儿一侧胸下腋中线部位切一2厘米的小切口,用胸腔镜向胸腔内剥离并引导,然后将一自制矫正器材向对侧穿插开口后翻转,从而实现矫正目的。

一、手术指征

手术指征:认定存在恒定的畸形即婴幼儿应在用力呼气时有明确的畸形,漏斗胸指数>0.2,合并有心肺功能障碍及精神负担较重者。

只要有明确的畸形,就应手术。因3岁以前有假性漏斗胸,很可能自行纠正,漏斗胸手术以3~10岁最适宜,年龄越轻,手术范围越小,疗效也越好;而较大年龄的患儿术中往往须切除骨性肋骨,且常需输血。

漏斗胸影响心肺功能及有精神负担的,应该手术治疗。漏斗指数大于0.2的均应手术。

手术时机的选择尚有争论,多数专家认为3~10岁手术为宜,也有人主张只要看到明显的畸形,无论年龄大小都应立即手术,而不应该等到有严重的临床症状以后再手术,年龄越轻,治疗效果越好,需要手术的范围越小。

二、手术方法

1、肋骨成型术

单侧较深而不涉及胸骨的漏斗胸,可以行肋骨成型术。方法是从中线向患侧作一曲线切口,在肋软骨骨膜和肋骨骨膜下解剖畸形的肋软骨和肋骨,做多个横行切口纠正畸形后,将肋软骨向上拉向胸骨,用缝线将肋软骨缝在胸骨前面,然后缝合骨,用缝线将肋软骨缝在胸骨前面,然后缝合皮肤,这种手术简单,适合于较轻的漏斗胸。

2、胸骨抬高术

是将畸形的全长肋软骨第3~6肋软骨,自肋软骨骨膜下切除使胸骨自第2肋骨以下完全游离,在胸骨的上端相当于第2肋骨水平的胸骨后板作磺行截骨,在截骨处钳入肋软骨片,并缝合固定,这样就使胸骨抬起了。

然后再将第2肋软骨由内前向外后斜行切断,将肋软骨的内侧端重叠在肋软骨的外侧端上缝合固定,即三点固定法,最后将肋间肌和腹直肌分别缝合在胸骨上,并缝合皮肤。

这种方法术后可能出现反常呼吸,有人用金属针或金属板加强固定,可以避免术后反常呼吸及术后胸骨再度塌陷。此法的缺点是需要再次手术取除固定金属材料,因此不太受欢迎。

3、胸骨肋骨抬高术

特别适用于肋软骨肋骨骨质都比较柔韧的较年轻的患者。正中切开皮肤后,显露凹陷的胸骨及肋软骨,在肋软骨骨膜下将肋骨游离出来。

在接近胸骨处切断第3至7肋软骨,并将各肋间肌向侧方切开,使肋骨及肋软骨前端具有充分的游离性,将肋软骨腹面作多处横行楔状切除,使肋软骨向上抬起,恢复到正常的走行位置。

剪除过长的肋软骨,用涤纶线将相应的肋软骨断端缝合,使胸廓的前后径加大接近正常形态,两侧肋软骨向上牵拉的合力将凹陷的胸骨向上抬起,故称胸骨肋骨抬高术。

温馨提示:无论何种手术由于要切断肋骨,破坏了胸廓的完整性,肺部感染,肺不张致使缺氧引起脑损伤的手术风险仍然存在。

4、带上、下血管带蒂胸骨翻转术

胸腹部正中皮肤切口将两侧胸大肌分别向外侧游离,显露凹陷的胸骨和两侧畸形的肋骨及肋软骨,并沿腹直肌外缘游离腹直肌至脐水平,切开肋弓下缘,用手指游离胸骨及两侧肋软骨内面的胸膜,直至凹陷畸形的外侧,自畸形肋软骨的两侧起始部切断第7至第3肋软骨及肋间肌,在第2肋间水平分离出两侧的胸廓内动静脉,并向上下各游离出4~5cm,用线锯在此水平横断胸骨,使凹陷的胸骨和两侧肋软骨完全游离,然后将胸肌板及肋软骨带着胸廓内动静脉及腹直肌均呈十字交叉状态。

翻转后的胸骨原来最凹陷处变成最突出的部分,可以适当加以修剪,使胸骨变平整。用不锈钢丝缝合胸骨横行断端,并用涤纶线缝合相应的每一根肋软骨断端及肋间肌,缝合时切除过长的肋软骨,使翻转后的胸骨肋软骨板能够非常合适的固定在原来的位置,固定后在胸骨后放置闭式引流管,然后缝合胸大肌、皮下组织和皮肤。

本法术中不切断胸廓内动静脉和腹直肌,胸骨的血液循环能够保持正常,确保了术后胸骨的正常成长发育,只要术中将胸廓内动静脉充分游离4~5cm长度,手术翻转时一般不会遇到任何困难,胸廓内动静脉及腹直肌虽然呈十字形交叉,但动脉搏动有力,静脉不会淤滞。手术后胸壁稳定,无反常呼吸,患者可以早日下地活动,畸形纠正效果板满意。

个别患者术后2~3个月后出现上胸部横断胸骨处轻度局限凹陷,有人主张用胸骨牵引架进行牵引,可以纠正上述缺陷。

5、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

此法与带上、下血管蒂胸骨翻转术的不同在于本法切断胸廓内动静脉,只保留腹直肌蒂作为血液供应的来源。手术操作与前法基本相同,只是在横断胸骨时先结扎切断胸廓内动静脉,然后再横断胸骨,将胸骨及肋软肌板带着腹直肌蒂翻转180°,修整变形的胸骨板后缝合固定在原来的位置。

6、无蒂胸肌翻转术(和田法)

采用胸骨正中或双侧乳腺下横切口,游离胸大肌和腹直肌,显露畸形的胸骨、肋软骨和肋骨,从畸形开始凹陷的部位稍骨侧自肋弓开始向上依次切开两侧肋软骨骨膜,切断肋软骨,并将肋软骨和胸肌自骨膜内剥出,在胸骨向下凹陷的上一肋间处横断胸骨,完整并剪除可能附着的部分肋间肌和软组织等,用抗生素溶液冲洗后,用钢丝将翻转180°的胸骨板固定在胸骨柄处,剪除过长的肋软骨,然后用涤纶线缝合固定在相应的肋骨部位,缝合肌内及皮肤。

7、胸骨翻思索加重叠术

部分患者上胸部扁平或凹陷,手术中可以在胸骨板翻转后,将胸骨上端的前面切成斜面状,插入胸骨柄前面的骨膜,使部分胸肌重叠,胸骨板向上移间,用钢丝将重叠的胸骨缝合固定,用涤纶线缝合肋软骨,部分过长的肋软骨也重叠缝合,这样术后的胸廓外形纠正的更加满意。

胸骨翻转术比较适合于成后患者,因为成年胸骨抬高术等均难以整复。胸肌翻转术后并未发现胸骨血运障碍,而使胸骨遭到破坏或被机体排斥。手术效果满意。

漏斗胸的诊断与鉴别

漏斗胸的诊断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即确诊、明确程度和判断有无胸腔脏器压迫及合并畸形。漏斗胸根据胸廓的视诊可立即诊断,多自第3肋骨至第7肋骨向内凹陷变形,在胸骨剑突上方凹陷最深,剑突的前端向前方翘起。

肋骨的前部由后上方急骤向下方斜走,胸廓上下变长,前后径距离缩短,严重者胸骨下段最深凹陷处可与脊柱相接触,甚至抵达脊柱的一侧,产生心肺压迫症状。

一、漏斗胸的诊断检查方法

漏斗胸的病史采集要点

1、胸廓凹陷的部位、范围、程度,凹陷是否对称。

2、胸廓凹陷随年龄增长发生的进展情况,

3、患者是否伴有呼吸道症状,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肺活量的变化,以及循环系统的症状,如活动后心悸、气促,甚至心前区疼痛。

漏斗胸的体格检查要点

1、一般情况

患儿发育及营养情况、体重、精神、生命体征。

2、局部检查

①漏斗胸腔积液量法患者仰卧,在漏凹陷部注水,测量可容水量,严重者可达200ml左右,需考虑年龄、身高和体重的因素。

②漏斗胸指数F21是判断畸形程度的指数之一,计算式为:F2I=a×h×c/AXBXC。其中:a:漏斗胸凹陷部的纵径。b:漏斗胸凹陷部的横径;c:漏斗胸凹陷部的深度。A:胸骨的长度;H:胸廓的横径;C:胸骨角至胸椎的最短距离。

凹陷程度的判断标准:重度F2I>0、3;中度0、3>F2I>0、2;轻度F2I<0、2。

3、漏斗胸的全身检查

①是否有平背及圆背,是否有肩部前倾,脊柱侧弯。②女性双侧乳腺发育情况。③有无呼吸及循环系统的体征,如肺部的啰音,胸骨左缘收缩期杂音。

漏斗胸的辅助检查要点

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一般正常,当患儿合并肺部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②血生化一般无明显异常,如患儿心脏受压,心肌缺氧,心酶增高。可有骨碱性磷酸酶降低;微量元素缺乏,特别是钙、磷、维生素D等。

二、漏斗胸的鉴别诊断方法

漏斗胸需要和下面疾病鉴别

1、鸡胸

鸡胸亦称鸽胸,即胸骨向前突起,两侧肋软骨下陷的胸壁畸形,可分为对称性和不对称性鸡胸,约20%合并脊柱侧弯。是一种进行性畸形,常在青春期突然加重。此畸形远较漏斗胸少见,两者发生率之比为1:6~1:10。

2、胸壁结核

胸壁结核为最常见的胸壁疾病,指胸壁软组织、肋骨、肋软骨或胸骨因结核杆菌感染而形成的脓肿或者慢性窦道。多继发于肺结核、纵隔淋巴结核和胸膜结核,直接由原发肋骨或胸骨结核性骨髓炎而形成的非常少见。

3、胸壁肿瘤

胸壁肿瘤是指除皮肤、皮下组织及乳腺以外,发生在胸壁骨骼及软组织的肿瘤。胸壁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各约占一半。原发性胸壁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

温馨提示:根据漏斗胸胸骨凹陷的位置,可分为左右对称凹陷和不对称凹陷两种类型。不对称凹陷以右侧凹陷较深多见,胸骨体腹面转向右侧、严重时可旋转90°。

漏斗胸的预防护理

本病为家族性显性遗传病,无有效预防措施。对于胸廓畸形不严重的患儿主要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其继续发展。

新生儿的钙营养有赖于母亲体内的维生素DVd含量和钙营养状况,主要在于怀孕中晚期准妈妈的自身情况,以及向胎盘供应的维生素D和钙营养是否充足。

如果此时孕妇体内维生素D和钙不足,出现钙平衡失调,必然会影响胎儿从母体对钙的吸收,使得胎儿钙摄入和钙贮存均不足,这样新生儿就容易在出生后不久出现漏斗胸的早期症状。

各位准妈妈在孕妇怀孕24~30周后,必须加大预防维生素D和钙缺乏的力度。

1、急救缓解措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外此类手术年纪最小的患者的年龄约4~5岁。目前最佳手术年龄应视医院条件和手术医生水平而定。

专家认为,根据小儿骨质的特征,漏斗胸的最佳矫正时机是在2到4岁,低年龄手术可不影响儿童发育。目前1~3岁患儿做此类手术,大部分效果是很好的。

2、母亲在孕末期要注意营养,多吃蛋类,动物肝脏等含维生素D及蛋白质多的食物,经常晒太阳,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和钙剂。

初生宝宝应尽量采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维生素D及其他营养易于吸收。

4个月的宝宝开始添加辅食时,不要以谷类食品为主,否则会影响膳食中钙盐的吸收。

应逐步添加蛋、肝等含维生素D多的食品。进入围产期后,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特别是曾经出现过低钙症状如小腿抽筋,怀有多胎及以室内工作为主的孕妇。

3、晒太阳是预防漏斗胸最方便、经济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小婴儿过了满月后,可逐步增加日晒时间。

在正常天气下,每日晒太阳2小时左右就可以满足维生素D的需要。夏季避免阳光直晒,可在树荫下玩耍。

晒太阳时不要隔着玻璃、戴着帽子或口罩,否则达不到抗漏斗胸的目的。

4、按时服药也是必不可少的预防措施。宝宝出生半个月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和钙剂,并定期到保健单位进行健康查体。

5、尽量每天在户外活动1~2小时,可散步或做孕妇体操。即使怀孕晚期行动不便,也要在阳光不是很强烈的时候如早晨8~9点钟或下午4~5点钟在户外坐坐。

这些措施可促进维生素D在体内的合成,提高机体内源性维生素D的含量和贮备量。

温馨提示:早产儿、多胎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后,要及早注射或口服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积极预防和减少漏斗胸的发生与发展。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