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牢记7要素方可远离疾病
2023-07-17 09:58:52 责编:小OO
文档


最近几天,气温高的让人受不了,全国各地持续的高温,局部地区到达了40度,天气的炎热让许多人都有的中暑的情况,而在许多高温城市,频频发生热射病的事情,热射病是中暑的最严重的情况,会导致人的死亡,那么该如何预防呢?接下来跟随小编一起去看一看。

如何预防热射病

第一招:躲避烈日

热射病主要是因为被太阳直射时间过长所引发,所以夏季出行应躲避烈日,尤其应避免上午10点到下午16点出行,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 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 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

误区:室内空调保持低恒温

很多人认为,在高温天气,为了躲避烈日,在室内把空调开得越低越舒服,因此,不管外面温度多高,室内温度一直保持在很低的一个“恒温“。可是,事实上,空调开得过低,使得室内室外温差过大,反而容易使人中暑。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不断调节居室温度,使人逐渐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同时居室温度的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摄氏度到5摄氏度之间。

第二招:防晒保护

出门时,应打遮阳伞, 戴遮阳帽、太阳镜, 涂抹防晒霜, 准备充足的饮料等。值得提醒的是, 即便是身体强健的男士, 也应做好上述防护措施。

误区:防晒霜太厚或涂满清凉油

很多人误以为,防晒霜能防晒,自然也能防中暑,所以每逢外出都涂上厚厚的一层,或者全身涂满清凉油来降温。其实,这些做法不仅不防暑,反而会导致人中暑。厚厚的防晒霜覆盖在皮肤上,会影响汗液排出,自然会导致散热慢。同样,在全身涂满清凉油,由于有一种凉凉的感觉,也会减少汗液的排出。

第三招:补充水分

夏季外出,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平时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误区:中暑后喝大量白开水

很多人中暑后会喝大量的白开水。虽然在中暑时喝。

第四招:睡眠充足

夏季日长夜短, 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 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 既利于工作和学习, 也是预防中暑的好措施。

误区:在密封的室内泼水降温

夏季由于干燥闷热,很多人喜欢在室内泼水降温。事实上,用泼水的方法,的确会使水汽蒸发,带走一些热量,因此,刚泼完水时,室内气温会暂时下降,但是,如果室内通风透气不好,空气不流通,在地面上泼水,蒸发的水汽难以向外散发而滞留在空气中,就会使室内空气湿度不断增大,而且,时间稍长,室内气温又会上升,这时,就会使人感到室内更闷热,从而引发中暑。此外,由于夏季温度高,水分蒸发快,室内的细菌和尘埃随着水汽进入空气中,使空气比泼水前更混浊。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室内泼适量的水进行降温的时候,要打开门窗,使得空气流通。

第五招:补充营养

夏季面对高温,营养膳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A 、B1、B2和C食物为主。平时可多吃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

误区:大量喝啤酒用以解暑

高温的夏季,不少男性在饮食中喜欢喝一些啤酒降温,认为凉啤酒能解暑。事实上,夏天人体出汗较多,消耗也较大。如果再不断地喝啤酒,由酒精引发的血液快速循环,会使人体温增加,产生口渴、出汗等现象。因此,想通过大量喝啤酒来解暑的做法根本不靠谱,相反夏季喝啤酒,还是应该适量。>>>夏季中暑怎么办

第六招:备防暑药

夏季出行,应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就可服用所带药品缓解病情。

误区:夜晚在大树底下乘凉

不少人在盛夏的夜晚习惯到树下乘凉。老人甚至会感觉乘凉比吃药更加管用。其实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在气候闷热的盛夏,白天树下的温度的确要比空旷地的温度低3℃多,因为树冠能反射和吸收大气中的一部分热量,而且,树叶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因此,白天在树阴凉处乘凉或走路,会使人感到凉快、舒适。但是,到了夜晚,情况就完全不同,树下往往反而比空旷的地方要闷热。原因是太阳下山后,树下地面散热受到树冠的阻挡,散热的速度更慢,而且,二氧化碳较多。因此,盛夏的夜晚,人们不宜在树下乘凉,而是应到空旷的场地乘凉白开水可以补充水分,但是,人在失水状态下,喝下太多的白开水,就会产生“排出去“的反应,结果反而又回到失水状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喝些淡盐水或者鲜果汁。

第七招:检查身体

如今人们对于身体检查越来越在意,夏季是疾病的高发期,有心血管疾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在夏季应及时检查身体,增强防护意识,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误区:洗冷水澡“降温”

夏季疾病高发期,应格外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很多人认为用冷水“冲凉”让人更舒服,又能起到降温的作用。但事实上,大汗淋漓时用冷水“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体内的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各种疾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选择温水浴,因为洗温水浴散热更快,而且浴后会让人感觉通体清爽。

热射病的因素

近几年,随着夏季气温的不断飙升,“热射病”致死事件层出不穷,“热射病”开始被大家所关注。近日,北京一名47岁男性长跑爱好者如常进行每日10公里长跑,当跑至大约7公里后自觉左脚无力,遂停止跑步,蹲下后突然晕厥,大汗、神志不清伴口吐白沫、高热、二便失禁、肢体抽搐,1小时后由120送入北京友谊医院急诊,后因脏器功能不全收至重症医学科,完善各项检查,确诊为:劳力性热射病。>>>健康过炎夏 中暑防治完全手册

2010年,四川一位搬运工人在高温天气下工作导致晕倒,随后昏迷长达16天。同样也是在2010年,杭州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王彩艳(化名),只是想去小店买包烟,可是走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烈日下,她被太阳烤着,直到全身都被地面烫出水泡,经过医务人员11小时连续抢救,王老太还是因突发心力衰竭死亡。

据专家介绍,热射病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的神经器官受损。而“热射病”的诱因与气温、湿度、风速三大因素有关。“诱发中暑的因素很复杂,但其中主要因素还是气温。根据气象特点,可将发生中暑现场小气候分为两类:一类是干热环境,气温高、辐射热强、湿度低,环境气温一般比室内高5~15℃,相对湿度常在40%以下;另一类是湿热环境,气温高、湿度高,但辐射热并不强。”>>>夏日防中暑生活招

“热射病”患者通常表现为高热、体温达到40℃以上、皮肤干热无汗、神志障碍、脏器衰竭等。如得不到及时妥善救治,死亡率高达50%-70%。

同时专家也提醒,夏季高温老人和户外工作者是“热射病”的高发人群,因及时降温,补充能量以免悲剧的发生。

结语:最近天气炎热,许多地区的气温都创造的历史新高,而40度的高温现在已经屡见不鲜了,所以大家在外出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防晒,防止疾病的发生。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