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八十年代高价姑娘择偶标准
2023-07-17 15:16:16 责编:小OO
文档


   80年代开始,可以说“谈恋爱”三个字了。在此之前,对于“他们在谈恋爱”这句话的表述方式一般是“处朋友”、“搞对象”。80年代婚礼越来越隆重,嫁妆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些“老三件”早被淘汰,“新三件”也是不停地发生变化:黑白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

上海春申集藏社经理申健回忆:

1988 年,申健筹办婚事。按照老上海的规矩要准备“三大件”:缝纫机、自行车和彩电。经过充分沟通,第一件由女方准备,第二件找了辆五成新的“凤凰”自行车凑和,而搞定一台彩色电视机,却成了他完婚的一大难题。几经转折,申健终于找到“有路子的人”,觥筹交错间对方拍胸脯保证“解决”。可是,就在婚期只剩3天的时候,对方打来电话告知:对不起,没有弄到。顿时,申健沮丧万分。

下班途中路过徐家汇新华书店时,看到“买书中彩电”的广告,于是咬牙拿出全月三分之二的工资买书。天遂人愿,果真中了奖—一张凯歌电视票。“顿时感觉浑身来劲,当天就把电视机用我的‘老凤凰’给运了回来。晚上,目不转睛看电视到深夜,直到出现满屏雪花。”申健笑着说。(张俊才:《票证沧桑》,2008 年11 月17 日第 42 期《中国经济周刊》)

当时组合家具风靡大江南北,电视柜、大衣柜、装饰柜、书柜合称“四大柜”,结婚时组合家具几乎成为必备品。这是上海,一般的地方,要求低多了。那时候,一般的家庭,只有五斗衣柜,尽管那时衣服很少,可大家混用着,常常出错。母亲是这样劝慰儿女的:“等我们生活好了,给你们一人一只橱。”一些姑娘结婚时,无法效仿“高价姑娘”,唯一的要求就是想打一口有穿衣镜的三门衣柜。80 年代有一个特色名词:“海陆空”—这是精明的上海姑娘为自己选择对象定出的理想标准—海是指有海外关系,陆是落的谐音,意思是最好是刚落实的家庭,空是指有空房子。它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女青年在择偶标准上的务实。当时,上海女孩怎样择偶还有一个说法—“五大员”:“身份是党员,身体像运动员,卖相像演员,工资像海员,头子像驾驶员。”更具体的择偶顺口溜是:一套家具,二老归西,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音响),四季笔挺,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十元钱(工资),八面玲珑,九(酒)烟不进,十全十美。那时,女方、特别是一些丈母娘,向男方索要彩礼太高,许多地方特别是上海,“高价姑娘”遭到的批评。

1981年,上海灯泡三厂14位青年女工发出“树立正确恋爱观,不做高价姑娘”的倡议:恋爱结婚不讲排场,不追求“海陆空”和“全鸡(机)全鸭”(指彩色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鸭绒被头、鸭绒枕头等),不炫耀陪嫁;对男友只要求有上进心,人品端正,物质条件可在成家后自己去创造。她们的倡议得到上海电池厂、上海电池二厂24位姑娘和其他行业姑娘们的响应,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接着又涌现了一批丈母娘移风易俗、不要毛脚女婿带礼物上门的动人事例,《人民日报》转发了《上海的十位丈母娘》一文,引起社会的反响。

1985年1月20日的《生活周刊》,刊登了记者张梅君的文章《新娘需求四大趋势》,四大趋势是:

一、被子薄而精。新婚燕尔,一般的只备有四条被子,最多的是六条,但其中均有丝棉,鸭绒或骆驼毛被子各一条。

二、服装少而巧。新娘的礼服款式新颖,色彩鲜艳。有五彩缀金缎棉袄,有驼色呢大衣,还有古色古香镶有红黑边的大襟衣。衣服都有收腰,线条清楚。

三、用具细而美。气压式水壶、咖啡茶具,成了新娘的必备品。

四、蜜月远游乐。经济上有条件的去广州、福州。条件欠缺点的去北京、杭州。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