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五个平凉具体指什么
2023-09-09 13:38:43 责编:小OO
文档


绿色平凉、开放平凉、兴业平凉、安宁平凉、幸福平凉。

——建设绿色平凉。坚持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绿色发展制度机制不断完善,跻身国家森林城市,建成海绵城市、国家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山水林田湖草原系统治理一体推进,生态环境各项约束性指标完成,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环境质量不断向好。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步伐持续加快,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速形成,平凉的天更蓝、地更净、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乡更美丽。

——建设开放平凉。坚持把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构建以机场、高铁、高速公路、信息网络为主干的开放通道平台,以高水平开放融入新发展格局。共建“一带一路”和对内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区域竞合、协同创新、人文交流层次显著提升,“双招双引”和东西部协作取得重大突破。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落实落深,科技、产业、制度、模式创新全面深化,人才活力、市场活力、发展活力竞相迸发,法治化营商环境、便利化创业环境进一步形成,陕甘宁三省(区)区域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凸显,成为全省向东开放的“桥头堡”。

——建设兴业平凉。坚持把兴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取得重大进展,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优势主导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能源化工基地、先进制造基地、文旅康养基地、“甘味”农产品基地建设实现新突破,“一县一业”特色更加鲜明,重点产业链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提高,民营经济占比进一步攀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前两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后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力争突破千亿,区域发展综合实力在全省进位提升。

——建设安宁平凉。坚持把安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更加牢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制度机制更加完善,应急、防灾、维稳能力全面增强,城市更具韧性、更为安全、更加精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不断巩固,民主法治更加健全,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公共文化事业、文体产业蓬勃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承弘扬,文化魅力和城市气质彰显,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平凉成为一座温馨祥和、文明友善、令人向往的城市。

——建设幸福平凉。坚持把幸福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民生实事从“办得了”向“办得好”转变,旅游、文化、体育、康养、教育等幸福产业加快发展,城市宜居宜业宜游宜乐指数全面提升,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健康平凉建设迈上更高层次,城乡群众拥有更稳定的就业、更满意的教育、更完善的医疗、更公平的保障、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更大程度满足,取得新进展,平凉成为人民的幸福城市、幸福的人民城市。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