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工资支付凭证、社保缴纳记录以及用人单位发放的工作证等证据,可以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投诉给劳动局等部门后,劳动主管部门将调查核实情况,依法要求用人单位赔偿劳动者50%至100%的应付工资收入。
法律分析
可以通过下列证据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然后向劳动局等部门投诉,劳动主管部门查清事实后,可依法责令用人依法给予应付工资收入50%至100%的赔偿: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等等。
拓展延伸
劳动纠纷解决方法及法律途径
劳动纠纷是在劳动关系中可能出现的争议或纠纷,涉及工资、合同、劳动条件等方面。解决劳动纠纷的方法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多种途径。首先,双方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纠纷,通过沟通和妥协达成共识。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尝试通过劳动仲裁机构进行调解,由第三方公正机构协助解决争议。如果仲裁无法解决,双方可以选择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最后,如果仲裁结果不满意,当事人可以诉诸,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劳动纠纷。在解决劳动纠纷时,当事人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应保持理性和冷静,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结语
通过上述证据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并向劳动局等部门投诉,劳动主管部门查清事实后,可依法责令用人依法给予应付工资收入50%至100%的赔偿。解决劳动纠纷的方法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多种途径。当事人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