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违纪扣员工工资合法吗
2023-09-17 10:54:14 责编:小OO
文档


企业的有效管理有赖于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处罚权是规章制度中最为敏感和重要的部分,用人单位处罚权的设定应符合以下条件:

1、合目的性。企业设定处罚权的目的,应是保障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而不是基于其它目的,如为克扣劳动者工资、逃避法律规定的义务、侵犯劳动合同的人身权等等。

2、适当性。企业设定处罚权不仅要合法,还需要合理、适当,不能影响劳动者基本生活保障,更不能以牺牲劳动者基本生活保障为代价。如对违纪违规的员工进行罚款,企业虽然掌握着自由裁量权,一般来说,罚款的具体数额不得超过员工本人月标准工资的20%,且扣除罚款后的工资也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样在仲裁或诉讼时,容易得到支持。

3、范围性。处罚作为一种负激励措施和所期望的警示效用,企业的处罚范围也只能是规范劳动者在企业中从事生产、企业管理行为,不能随意扩大处罚范围。同时也只有劳动者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达到一定的程度,对用人单位造成一定的损害,才应予以处罚,对十分轻微和影响不大的行为,不应该包括在处罚制度内。

4、限定性。用人单位设定处罚权,一般不要涉及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这也是最容易引起劳动争议的企业行为。一旦涉及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仲裁机构或就可以介入审查变更、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具有“充分合理性”。同时在实践中,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员工的流失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是最大的成本支出,在该员工的表现不符合公司的期望值时帮助其改正错误,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财力和人力。

5、明确性。用人单位设定的处罚要明确、具体,明确区分不同岗位一般违纪、较重违纪、严重违纪,对不同程度的违纪行为确定不同的处罚,言词上尽量避免使用“情节严重”、“情节恶劣”等模糊性词语。如可规定:上班时间未经许可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可以给予口头警告处罚或给与一定的经济处罚等;对一般违纪给予口头警告,较重违纪给予书面警告,严重违纪可以做解除劳动关系,且两次一般违纪视为较重违纪,两次较重违纪视为严重违纪。等等。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