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闺怨诗王昌龄赏析
2022-05-23 14:30:10 责编:小OO
文档


爱情、亲情和爱情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三种感情,大部分女子都将爱情看得十分重要。古时候的战士参军后就需要和妻子分离,而妻子就在家中独守空房,等待丈夫的归来,王昌龄则写了一首诗描写这个情景,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吧!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装扮之后兴高采烈登上翠楼。

忽见野外杨柳青青春意浓,真后悔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赏析

诗的第一句点出了少妇“不曾愁”,看似违反题意,实际是为了更好的烘托下文;第二句写少妇登上高楼,进一步烘托她的“不曾愁”。诗的第三句描写了少妇见到杨柳后所触发的联想和心理变化,因为杨柳代表着送别,所以她自然就想到了自己的丈夫。最后一句抓住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但是却没有详细解释变化的原因,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