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三性相关的词语是什么
2023-07-16 11:50:00 责编:小OO
文档


三性的相关词语是:潜能性与实现性、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女性第二性徵。

三性的拼音是:sān xìng。注音是:ㄙㄢㄒ一ㄥˋ。结构是:三(独体结构)性(左右结构)。

三性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三性详细内容】

1.佛教名词。指法相宗所主张的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认为事理、迷悟一切诸法,均不出此三性。也称“三自性”。2.佛教名词。指善性、恶性和无记性(即非善非恶之性)。3.道教名词。指元精、元气和元神。4.指人性的三个来源。三性[sānxìng]⒈佛教名词。指法相宗所主张的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认为事理、迷悟一切诸法,均不出此三性。见《成唯识论》卷八。也称“三自性”。⒉佛教名词。指善性、恶性和无记性(即非善非恶之性)。⒊道教名词。指元精、元气和元神。⒋指人性的三个来源。

二、引证解释

⒈佛教名词。指法相宗所主张的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认为事理、迷悟一切诸法,均不出此三性。见《成唯识论》卷八。也称“三自性”。引章炳麟《建立宗论》:“云何三性?一曰徧计所执自性,二曰依他起自性,三曰圆成实自性。”⒉佛教名词。指善性、恶性和无记性(即非善非恶之性)。引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二十:“善、恶、无记,是三性也。”⒊道教名词。指元精、元气和元神。引唐吕岩《敲爻歌》:“此时黄道会阴阳,三性元宫无漏泄。”唐吕岩《忆江南》词之八:“三性本同一体内,要烧灵药切寻铅。”⒋指人性的三个来源。引汉王充《论衡·命义》:“亦有三性:有正,有随,有遭。正者,禀五常之性也;随者,随父母之性;遭者,遭得恶物象之故也。”

三、汉语大词典

(1).佛教名词。指法相宗所主张的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认为事理、迷悟一切诸法,均不出此三性。见《成唯识论》卷八。也称“三自性”。章炳麟《建立宗论》:“云何三性?一曰遍计所执自性,二曰依他起自性,三曰圆成实自性。”(2).佛教名词。指善性、恶性和无记性(即非善非恶之性)。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二十:“善、恶、无记,是三性也。”(3).道教名词。指元精、元气和元神。唐吕岩《敲爻歌》:“此时黄道会阴阳,三性元宫无漏泄。”唐吕岩《忆江南》词之八:“三性本同一体内,要烧灵药切寻铅。”(4).指人性的三个来源。汉王充《论衡·命义》:“亦有三性:有正,有随,有遭。正者,禀五常之性也;随者,随父母之性;遭者,遭得恶物象之故也。”

四、其他释义

1.佛教名词。指法相宗所主张的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认为事理﹑迷悟一切诸法,均不出此三性。见《成唯识论》卷八。也称'三自性'。2.佛教名词。指善性﹑恶性和无记性(即非善非恶之性)。3.道教名词。指元精﹑元气和元神。4.指人性的三个来源。

五、关于三性的造句

1、读书力求三性:韧性、记性、悟性。有韧性没有记性,读了白读;有记性没有悟性,书是死书。三性具备,堪称知识富翁。

2、在这“三性”的前提下,还必须讲求作品的独特性和前瞻性。

3、主人公罗宾是一个性别模糊的女性,在书中被称为“第三性”。

4、有一位南斯拉夫的女性社会学家在大会里演讲,说除掉一部分甘心做贤妻良母的女性以外,此外的职业女性可以叫‘第三性’。

5、另外,澳大利亚、德国和尼泊尔允许公民在护照的性别一栏打叉,等同于认可“第三性”。

6、张三性情古怪,不近人情。

六、关于三性的诗句

太极函三性  三性本同一体内  三性元宫无漏泄  三性元宫无漏泄  三性本同一体内  三性聚真晶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三性的详细信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