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三张相关诗词
2023-07-16 11:53:00 责编:小OO
文档


三张的相关诗词是:《姚六康石埭署中醮会同张芑山秦又宛沈天士卢弗疑曹扶三张师仲堵雪怀分赋》、《论诗绝句·三张二陆亦铮铮》、《撒哈拉沙漠上的三张纸牌》。

三张的拼音是:sān zhāng。注音是:ㄙㄢㄓㄤ。结构是:三(独体结构)张(左右结构)。

三张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三张详细内容】

指汉末五斗米道的三个首领张陵﹑张衡﹑张鲁。三人之名见《三国志.魏志.张鲁传》。或谓指张陵﹑张鲁﹑张角。西晋文学家张载与弟张协﹑张亢的合称。唐之张穉珪﹑张九龄﹑张休先后出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太守,有德政,州人称为三张。三张[sānzhāng]⒈指汉末五斗米道的三个首领张陵、张衡、张鲁。三人之名见《三国志·魏志·张鲁传》。或谓指张陵、张鲁、张角。⒉西晋文学家张载与弟张协、张亢的合称。⒊唐之张穉珪、张九龄、张休先后出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太守,有德政,州人称为三张。

二、引证解释

⒈指汉末五斗米道的三个首领张陵、张衡、张鲁。三人之名见《三国志·魏志·张鲁传》。或谓指张陵、张鲁、张角。引宋马永易《实宾录》卷三:“后汉顺帝时,张陵客游蜀土,敛租税米,谋为乱阶,时被蛇吞。其后陵孙张鲁行其祖术,后於汉中自称师君。祸乱方起,为曹公所灭。又中平元年,鉅鹿张角自称黄天部师,有三十六将,皆着黄巾,众至十万,何进将兵灭之。珠林号为三张。”⒉西晋文学家张载与弟张协、张亢的合称。引《晋书·张亢传》:“亢字季阳,才藻不逮二昆,亦有属缀,又解音乐伎术,时人谓载、协、亢,陆机、云曰二陆、三张。”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应、傅、三张之徒,孙挚、成公之属,并结藻清英,流韵綺丽。”唐耿湋《与清江上人及诸公宿李八昆季宅》诗:“更过三张价,东游愧陆机。”⒊唐之张穉珪、张九龄、张休先后出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太守,有德政,州人称为三张。引宋马永易《实宾录》卷三:“唐崔祐甫为洪州都督,《张休遗爱碑》曰:昔张穉珪牧洪州,甚得人誉,张九龄继之,逮府君又有裕焉。故邦人有三张之目。”

三、综合释义

指汉末五斗米道的三个首领张陵、张衡、张鲁。三人之名见《三国志·魏志·张鲁传》。或谓指张陵、张鲁、张角。宋马永易《实宾录》卷三:“后汉顺帝时,张陵客游蜀土,敛租税米,谋为乱阶,时被蛇吞。其后陵孙张鲁行其祖术,后於汉中自称师君。祸乱方起,为曹公所灭。又中平元年,鉅鹿张角自称黄天部师,有三十六将,皆着黄巾,众至十万,何进将兵灭之。珠林号为三张。”西晋文学家张载与弟张协、张亢的合称。《晋书·张亢传》:“亢字季阳,才藻不逮二昆,亦有属缀,又解音乐伎术,时人谓载、协、亢,陆机、云曰二陆、三张。”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应、傅、三张之徒,孙挚、成公之属,并结藻清英,流韵綺丽。”唐耿湋《与清江上人及诸公宿李八昆季宅》诗:“更过三张价,东游愧陆机。”唐之张穉珪、张九龄、张休先后出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太守,有德政,州人称为三张。宋马永易《实宾录》卷三:“唐崔祐甫为洪州都督,《张休遗爱碑》曰:昔张穉珪牧洪州,甚得人誉,张九龄继之,逮府君又有裕焉。故邦人有三张之目。”三张[sānzhāng]三张即指蜀汉天师道派的第一代天师张陵及嗣师张衡、系师张鲁,史称「三张」。〔三国志.魏书.张鲁传〕:「张鲁字公旗,沛国丰人也,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张鲁在蜀推行五斗米道法,建立政教合一的制度,垂四十年。到北魏时,寇谦之宣扬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魏书.释老志〕)即新天师道。不过三张的教法,在张鲁降曹魏之后进入关中,随之流传于中原地区;又在后来传入江南,其道治地分布于大江南北,虽有其他新道派出现,而三张的道法则已广泛流布。历经南、北不同道派的清整,三张的天师道法影响力稍受压抑,直到江西龙虎山所传嗣的天师后裔,在宋以后渐受朝廷的重视,并曾一统江南三山符籙,三张的法脉乃得以传续、发扬,成为道教中唯一以世袭、世传制,流传千年以上的道教世家。

四、汉语大词典

(1).指汉末五斗米道的三个首领张陵、张衡、张鲁。三人之名见《三国志·魏志·张鲁传》。或谓指张陵、张鲁、张角。宋马永易《实宾录》卷三:“后汉顺帝时,张陵客游蜀土,敛租税米,谋为乱阶,时被蛇吞。其后陵孙张鲁行其祖术,后于汉中自称师君。祸乱方起,为曹公所灭。又中平元年,钜鹿张角自称黄天部师,有三十六将,皆着黄巾,众至十万,何进将兵灭之。珠林号为三张。”(2).西晋文学家张载与弟张协、张亢的合称。《晋书·张亢传》:“亢字季阳,才藻不逮二昆,亦有属缀,又解音乐伎术,时人谓载、协、亢,陆机、云曰二陆、三张。”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时序》:“应、傅、三张之徒,孙挚、成公之属,并结藻清英,流韵绮丽。”唐耿湋《与清江上人及诸公宿李八昆季宅》诗:“更过三张价,东游愧陆机。”(3).唐之张稚圭、张九龄、张休先后出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太守,有德政,州人称为三张。宋马永易《实宾录》卷三:“唐崔祐甫为洪州都督,《张休遗爱碑》曰:昔张稚圭牧洪州,甚得人誉,张九龄继之,逮府君又有裕焉。故邦人有三张之目。”

五、关于三张的成语

慌慌张张  张眉张眼  东张西张  张三李四  张三吕四  三沐三薰  

六、关于三张的词语

慌慌张张  张张巴巴  东张西张  张眉张眼  张张屈屈  张三影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三张的详细信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