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人的汉语大词典是:(1).古俗,用艾蒿扎草人悬门上,以除邪气。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宋苏轼《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皇太妃阁》之五:“仁孝自应禳百沴,艾人桃印本无功。”宋陆游《新暑书事》诗:“艾人当户佳时过,筒黍堆盘旧俗非。”(2).年长的人。清方文《宋儒李文定祠》诗:“艾人相与言,辄称李夫子。”。
艾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艾人详细内容】
⒈古俗,用艾蒿扎草人悬门上,以除邪气。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宋苏轼《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皇太妃阁》之五:“仁孝自应禳百沴,艾人桃印本无功。”宋陆游《新暑书事》诗:“艾人当户佳时过,筒黍堆盘旧俗非。”⒉年长的人。引清方文《宋儒李文定祠》诗:“艾人相与言,輒称李夫子。”
二、网络解释
艾人艾人,古代汉族端午节门饰,流行于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区。每逢农历五月初五,民间采集艾草扎成人形挂在大门或房门上,认为可辟毒气,以后历代相沿成欲俗。与纪念屈原有关。汨罗江畔的老百姓至今还流传着“五月五日午,屈公骑艾虎,手持菖蒲剑,驱魔归地府”的民谣。
三、综合释义
古俗,用艾蒿扎草人悬门上,以除邪气。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宋苏轼《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皇太妃阁》之五:“仁孝自应禳百沴,艾人桃印本无功。”宋陆游《新暑书事》诗:“艾人当户佳时过,筒黍堆盘旧俗非。”年长的人。清方文《宋儒李文定祠》诗:“艾人相与言,輒称李夫子。”
四、国语辞典
用艾草编结成的人形。旧俗于端年节悬挂在门上,用以避邪除毒。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艾人[àirén]⒈用艾草编结成的人形。旧俗于端年节悬挂在门上,用以避邪除毒。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
五、关于艾人的成语
六、关于艾人的诗句
徒为采艾人 徒为采艾人 桃印艾人消底用 绣额朱门插艾人 艾人懽悦 艾人苦痛不彻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