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幼儿得了急疹要怎么处理
2023-07-16 13:03:33 责编:小OO
文档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以高热、皮疹为特点的疾病,目前已确认人类疙疹病毒(HHV-6,7)感染是引起幼儿急疹的病因。主要见于6-18个月的婴幼儿,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两季为最高。本病无需治疗,预后良好。患幼儿急疹后,患儿可以获得持久免疫力,很少第二次发病。

一、临床表现

1.高热

起病较急,以无明显原因高热为特点,体温持续39c-41c,高热3d左右自行消退,多数患儿即使在高热状态下,其精神尚可,不影响玩耍和饮食,这一点与其他疾病不同。

2.热退疹出

是本病的另一主要特征,皮疹为不规则、玫瑰色斑疹或斑丘疹,先见于颈部及躯干,很快波及全身,可持续3-4d,无色素沉着及脱屑,部分患儿软腮可出现特征性红斑。

3.其他症状

有眼睑水肿、前自隆起、咳嗽、腹泻、惊厥等,颈部淋巴结普遍肿大,以耳后及枕后淋巴结为明显。

4.辅助检查

末梢血白细胞总数减少,分类淋巴细胞增高。可进行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病毒核酸检侧。

二、治疗

1.对症处理

高热、烦躁或易惊时,用退热镇静剂。

2.抗病毒

一般情况下不需特殊治疗,如果感染严重,危及生命,则应考虑使用抗病毒药,如更昔洛韦、麟甲酸钠。

3.中医治疗

使用清热解毒、凉血透疹的中药,以助病情恢复。

三、护理

1.一般措施

患儿应隔离1-2周,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但避免着凉,室内光线要充足,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2.饮食

多给患儿喝水、喝果汁,水能排毒。给予容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如米汤,母乳喂养的患儿可继续喂哺,已添加辅助食品者可暂停几天,待3-5d热度退后.仍按月龄需要喂养。

3.降温

发高热时应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体温在39℃以上.应每4h测体温1次,39℃以下每日测4次。疾病初期,若体温不超过38度,就不一定要退热。如果体温超过39CC,或虽然没有超过39℃但患儿出现哭闹不止、烦躁等情况,应及时给物理降温,如冷湿毛巾贴敷头部、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等或适当应用少量的退热药物,以免发生惊厥。患儿的衣服和被褥不要过多过厚.应穿宽松衣裤,以利皮肤有效出汗和散热。在退热时会大量出汗,应预防虚脱,及时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当出现惊厥时.应立即将患儿平卧,解松领扣.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易于流出,以免引起窒息,用缠有纱布的硬物放人口腔内上、下齿之间,以防舌被咬伤,必要时可针刺人中、合谷等穴。

四、预防

1.本病流行期间,勿带婴幼儿去公共场所,因婴幼儿身体发育不完全,机体免疫力差,公共场所人多,细菌及病毒在空气中的密度相对比较高,在这种环境里染上疾病的可能性会增加。

2.日常生活中饮食要有规律,营养丰富,经常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3.集体幼托机构中发现要及时隔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