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上将军解释
2023-07-16 18:56:01 责编:小OO
文档


上将军的解释是:1.全军主将。《老子·第三十一章》:「上将军处右。」;《史记·项羽本纪》:「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2.官名,起于汉,仅吕禄任之。唐则各衞置之,位在大将军上,宋因其制。金元为武臣散阶,明废。袁世凯时代设将军府,亦置是职,为府中最高级之军官,与上将别。参阅「将军」、「大将军」各条。唐、杜佑《通典·职官典·武官下·杂号将军》:「汉以吕禄为上将军。」;唐、杜佑《通典·职官典·武官下·大将军》:「魏黄初中,又有上将军,以曹真为之。吴亦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明帝青龙三年,晋宣帝自大将军为太尉,然则大将军在三司下矣。其后又在三司上。自汉东京,大将军不常置,为之者皆擅朝权。至晋景帝为大将军,亦受非常之任。后以叔父孚为太尉,奏改大将军在太尉后,位次三司下。后复旧,在三司上。太康元年,琅琊王?迁大将军,复制在三司下。?薨,复如旧。冠绶佩服与大司马同。宋唯彭城王义康为之,章绶冠佩亦与晋同。齐以为赠。梁有之。陈以为赠。后魏、北齐为二大,与大司马同。后周建德四年,增置上大将军。隋并以为武散官,不理事。上大将军从二品,大将军正三品。大唐贞观二年九月敕:『六军先已各置统军一人。今十六卫宜各置上将军一人,秩从二品。其左右卫,及左金吾卫上将军俸料、随军人马等,并同六军统军。其诸衞上将军,次于统军支给。』。」;《唐书·百官志》:「左右衞上将军各一人,从二品,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注:「贞元二年,初置十六衞上将军左右卫,有录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亭长八人、掌固四人。」;《宋史·职官志》:「环衞官,左右金吾衞上将军,左右衞上将军,左右骁衞上将军,左右武衞上将军,左右屯衞上将军,左右衞官军衞上将军,左右监门衞上军将,左右千牛衞上将军,诸衞上将军、大将军、将军,并为环衞官。」上将军[shàngjiàngjūn]⒈行军作战时军中的主帅。官名。

上将军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上将军详细内容】

⒈ 行军作战时军中的主帅。引:《老子》:“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战国策·燕策一》:“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於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史记·高祖本纪》:“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军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⒉ 官名。汉以吕禄为上将军,后无建置。唐则各卫有上将军之官,宋仍之。金、元时以其名为武臣散官。明废。⒈行军作战时军中的主帅。引《老子》:“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战国策·燕策一》:“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於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史记·高祖本纪》:“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军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⒉官名。汉以吕禄为上将军,后无建置。唐则各卫有上将军之官,宋仍之。金、元时以其名为武臣散官。明废。

二、综合释义

行军作战时军中的主帅。《老子》:“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战国策·燕策一》:“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於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史记·高祖本纪》:“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军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官名。汉以吕禄为上将军,后无建置。唐则各卫有上将军之官,宋仍之。金、元时以其名为武臣散官。明废。上将军[shàngjiāngjūn]全军主将。官名,起于汉,仅吕禄任之。《老子·第三十一章》:「上将军处右。」;《史记·项羽本纪》:「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唐则各衞置之,位在大将军上,宋因其制。金元为武臣散阶,明废。袁世凯时代设将军府,亦置是职,为府中最高级之军官,与上将别。参阅「将军」、「大将军」各条。唐、杜佑《通典·职官典·武官下·杂号将军》:「汉以吕禄为上将军。」;唐、杜佑《通典·职官典·武官下·大将军》:「魏黄初中,又有上将军,以曹真为之。吴亦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明帝青龙三年,晋宣帝自大将军为太尉,然则大将军在三司下矣。其后又在三司上。自汉东京,大将军不常置,为之者皆擅朝权。至晋景帝为大将军,亦受非常之任。后以叔父孚为太尉,奏改大将军在太尉后,位次三司下。后复旧,在三司上。太康元年,琅琊王?迁大将军,复制在三司下。?薨,复如旧。冠绶佩服与大司马同。宋唯彭城王义康为之,章绶冠佩亦与晋同。齐以为赠。梁有之。陈以为赠。后魏、北齐为二大,与大司马同。后周建德四年,增置上大将军。隋并以为武散官,不理事。上大将军从二品,大将军正三品。大唐贞观二年九月敕:『六军先已各置统军一人。今十六卫宜各置上将军一人,秩从二品。其左右卫,及左金吾卫上将军俸料、随军人马等,并同六军统军。其诸衞上将军,次于统军支给。』。」;《唐书·百官志》:「左右衞上将军各一人,从二品,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注:「贞元二年,初置十六衞上将军左右卫,有录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亭长八人、掌固四人。」;《宋史·职官志》:「环衞官,左右金吾衞上将军,左右衞上将军,左右骁衞上将军,左右武衞上将军,左右屯衞上将军,左右衞官军衞上将军,左右监门衞上军将,左右千牛衞上将军,诸衞上将军、大将军、将军,并为环衞官。」

三、汉语大词典

(1).行军作战时军中的主帅。《老子》:“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战国策·燕策一》:“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史记·高祖本纪》:“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军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2).官名。汉以吕禄为上将军,后无建置。唐则各卫有上将军之官,宋仍之。金、元时以其名为武臣散官。明废。

四、其他释义

1.行军作战时军中的主帅。2.官名。汉以吕禄为上将军,后无建置。唐则各卫有上将军之官,宋仍之。金﹑元时以其名为武臣散官。明废。

五、关于上将军的成语

养军千日,用军一时  矮子里拔将军  贲军之将  残军败将  常胜将军  断头将军  

六、关于上将军的词语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中军将军  上将军  无上将军  海军上将  将将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上将军的详细信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