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暑的症状及处理
2023-07-16 10:12:07 责编:小OO
文档


我们口中的中暑到底是什么

中暑(heatstroke)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癥状总称。常见症状有身热、大量汗出、口渴、头晕眼花、心悸、四肢无力、噁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时皮肤灼热、不流汗或皮肤湿冷、呕吐、低血压等症状,甚至昏厥或痉挛等危及生命的症状皆有可能发生。

中医里的中暑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中暑又可分为「阴暑」和「阳暑」,阳暑常为暑热下工作或运动所致,通常发展迅速,症状也较为严重,与现代医学的热痉挛、热昏厥或是热衰竭相似,属于实实在在的热症;而阴暑为暑热时节,贪凉露宿、过食生冷、或是冷浴过久所导致的疾病,症状较为轻微缓慢,如头昏、口渴、食慾减煺、肠胃不适、少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等,为暑热被外来的寒湿包困,让本来该发散掉的热能困于体内所致,俗称「中于寒」,为现代医学所称的轻度中暑范畴。

中暑的症状及处理

一般阳暑症状迅速猛烈,首要降热、多喝水,并于阴凉处休息,若症状严重,则需要紧急送医,避免热衰竭导致全身器官受损,如去年轰动全国的洪仲丘案。而阴暑属于郁火,如刘小姐便是中了阴暑,除了中医师常用的处方,如新加香薷饮、六一散、藿香正气散或是清暑益气汤等外,建议平时少吹冷气、少喝凉饮或是吃冰,也尽量少洗冷水澡,减少外来的寒气侵袭,以免郁闭炎热的暑气,且洗完头髮后,务必用热风吹乾,才不会常常有头晕、沉重或如湿毛巾裹头的感觉;避免长时间于大热天下曝晒,并多喝温水,促进排汗,如汉代张仲景所着的《伤寒杂病论》中:「先以热水灌之,令汗出。」让身体的热有地方排出。

中暑可通过刮痧缓解

中暑时刮痧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令微血管扩张,促进气血循环,疏通经络,帮助散热,改善不适症状,但是须注意的是有皮肤疾患、出血倾向、心臟疾病或怀孕患者避免刮痧,并需要合格的中医师来执行,才会安全有保障。

中暑后的饮食

饮食方面,则建议可以煮绿豆汤、薏苡仁汤、乌梅汤来饮用,或是西瓜、水梨等清热、降火、止渴的水果,一方面清热祛溼,一方面可补充水分,而吃剩的西瓜皮不用急着丢垃圾桶,将西瓜皮去绿皮,取中间的白肉,与丝瓜、蛤蜊一起炖煮,放凉后食用,好吃又有祛热利湿的效果;平素若较易感疲劳、口乾舌燥者,则建议饮用传统中医方剂的「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补养气阴,调整身体机能。

此外,须注意的是西瓜、水梨属于寒性食物,本身为肠胃虚寒体质者避免食用过多,最好等西瓜退冰后再吃个二到三片即可;而至于市售的凉茶、青草茶,性质偏寒,适合于大热天、大量流汗下饮用,不宜常喝,否则容易影响肠胃,造成腹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