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蜘蛛疮简介
2023-07-17 05:47:25 责编:小OO
文档


蜘蛛疮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发疹前往往有发热、倦怠、食不振等前驱症状,经1~3天后,患处皮肤潮红,进而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内容透明澄清,互不融合。我们一起来看看蜘蛛疮简介,蜘蛛疮怎么治。

蜘蛛疮简介 蜘蛛疮怎么治

蜘蛛疮简介

皮疹沿皮神经分布,单侧发疹,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排列。常见于肋间神经、颈部神经、三叉神经及腰骶神经支配区,如颜面、颈、胸背、腰腹部,亦可侵犯眼、耳、口腔及阴部黏膜、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于发疹前或伴随发疹出现。疼痛沿受累神经去配区域放射。

老年患者常于损害消退后遗留较长时间的神经痛。病程约需1~2周,愈后可后遗暂时性色素沉着,不留瘢痕,亦可因水疱破溃破形成糜烂或继发感染。

蜘蛛疮怎么治

1.内治则

(1)肝热盛型 ①证候 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闷易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②辨证 肝胆热盛,气滞湿阻,兼感毒邪。③治则 清利湿热,解毒止痛。④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或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2)脾虚湿盛型 ①证候 皮肤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时涯,女性患者常见白带多。舌质淡体胖,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②辨证 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兼感毒邪。③治则 健脾利湿,佐以解毒。④方药 除湿胃苓汤加减;中成药胃苓丸或参苓白术丸

(3)气滞血瘀型 ①证候 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②辨证 气滞血瘀,余毒未尽。③治则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解余毒。④方药 活血散瘀汤加减;中成药血府逐瘀丸

2.或按照疹期论治

(1)疹前期 治宜清疏肝经风热火毒、和络止痛,方用桑皮饮合柴胡清肝汤加减:药用桑白皮,地骨皮,木通,葛根,柴胡,黄芩,天冬,麦冬,玄参,甘草,加入生姜,葱头。水煎服,每日一剂。

(2)出疹期 治宜清肝火、利湿热、化瘀止痛。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或口服龙胆泻肝丸。若眼部出现损害性疼痛,应抓紧时机积极治疗。

(3)疹后期 皮疹消退后,皮肤刺痛、烧灼样疼痛者并不少见,多是病后气滞血瘀、气血两虚。常用的治则有:①益气化瘀法 黄芪,丹参,党参,白术,白芍,川楝子,元胡,制乳香,没药,当归,丝瓜络,炙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剂。②通络镇痛法 生蒲黄,五灵脂,元胡,川楝子,地龙,丝瓜络,白芍,甘草。每日一剂,水煎服。③行气化瘀法 柴胡,赤芍,当归,丹参,元胡,红花,白术,制乳香,没药,川楝子,枳壳,炙甘草。每日一剂,水煎服。

3.外治则

(1)雄黄,明矾,百部,五倍子。加75%酒精,浸泡5~7天,取浸泡液外涂患处,每日数次。

(2)七叶一枝花,大黄,研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4~6次。

(3)蜈蚣,全蝎,冰片。加75%酒精,浸泡3~5天,取浸泡液外涂患处,每日数次。

以上就是本站的小编雨夜为大家介绍的“蜘蛛疮简介 蜘蛛疮怎么治”相关内容,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养生知识,请继续关注我们。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