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气失常怎么办
2023-07-17 04:39:13 责编:小OO
文档


了解气失常吗?气失常主要包括气虚、气滞、气逆、气脱、气陷、气闭等,以下中医为大家介绍这六种气失常的表现及形成原因,看看你发生过吗?

气失常一:气虚

概念:指元气耗损,周身之气不足及功能减弱,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

形成: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肺脾肾功能失调,气生成不足。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不复等所致。

表现:全身性气虚,可见精神萎顿,倦怠乏力,眩晕,自汗,易于感冒,面色白,舌淡,脉虚等症。偏于元气虚,则可见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低下等症。偏于宗气虚,则可见动则心悸,呼吸气短等症。

气失常二:气滞

概念:即气机郁滞,指气的流通不畅,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

形成:多由情志内郁;或痰、湿、食积、瘀血等阻遏气机。或外邪内犯,抑遏气机,或因脏腑功能障碍而气机郁滞,或因气虚运行无力而郁滞等所致。

表现:气滞于某一局部,可见胀满、疼痛之症,甚则可引起血瘀、水停,形成瘀血、痰饮等病理产物。气滞亦可使某些脏腑功能失调或障碍,如肺气壅滞,可见胸闷,喘咳;肝郁气滞,可见胁肋胀满,少腹胀痛;脾胃气滞,可见纳呆,脘腹胀痛;胃肠气滞,则可见腹胀而痛,时作时止,得矢气、嗳气而舒。故脏腑气滞,以肺、肝、脾胃等脏为多见。

气失常三:气逆

概念:指气机升降失常,或气升之太过,或降之不及,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状态。

形成:多由情志内伤,或饮食寒温不适,或因外邪侵犯,或因痰浊壅阻等引发脏腑之气上逆所致。亦有因气虚而上逆者。

表现:气逆常见于肺、胃和肝等脏腑。在肺,则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发为咳逆,气喘;在胃,则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为恶心,呕吐,呃逆,嗳气;在肝,则肝气上逆,发为头痛而胀,面红目赤而易怒;若肝气暴张,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则可发作咯血、吐血,甚则壅遏清窍而发作昏厥。因虚而气逆者,如肺虚而失肃降,或肾虚而不纳气,均可致肺气上逆;胃虚失降亦可导致胃气上逆。

气失常四:气脱

概念:即气不内守,大量向外亡失,以致机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

形成:多由正不敌邪,或久病消耗而衰竭,以致气不内守而脱失;或大出血、大汗出等气随血脱或气随津泄等所致。

表现:可见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闭口开,全身瘫软,手撒。

气失常五:气陷

概念:指在气虚病变基础上发生的,以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气的升举无力而下陷为特征的病理状态。

形成:多由气虚病变发展而来,尤与脾气虚关系最为密切。若素体虚弱,或病久耗伤,以致脾气虚损,清阳不升,或中气下陷所致。

表现:主要表现为“上气不足”与“中气下陷”两方面。上气不足,指脾气虚损,升清无力,水谷精微不能上输头目,头目失养,则可见头晕眼花,耳鸣,疲倦乏力等症。中气下陷,则指脾气虚损,升举无力,气机趋下,降多升少,脏腑组织维系无力,位置下移,可形成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病证。脾气虚陷,运化失职,清浊升降失调,则可并见腹胀满重坠,便意频频等症。

气失常六:气闭

概念:指气机闭阻,外出严重障碍,以致清窍闭塞,出现昏厥等的病理状态。

形成:多由情志刺激,或外邪、痰浊等闭塞气道,使气不得外出,以致清窍被蒙所致。

表现:临床所见有闭厥、气厥、痛厥、痰厥等分别。其发病急骤,以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为特点。并伴有其他相应症状。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