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秋意渐浓可多吃祛火食物 秋燥吃什么
2023-07-17 04:39:14 责编:小OO
文档


秋季渐浓带来的不仅仅是诗情画意的美景,还有身体燥热上火现象。在中医里看来秋燥则是导致人体疾病的“六淫”之一,仅靠喝白开水是不能完全抵御秋燥的带来伤害,还是需要一些食疗和药膳方法来调理。

秋燥肺的影响:干咳、咽干、口渴、鼻子瘙痒

肺部作为人体的呼吸器官每时每刻都在接触空气,同时也最容易受到燥热空气的影响而出现疾病。中医认为肺为华盖也为娇脏,喜欢湿润、滋润的环境,而讨厌干燥。秋燥给肺带来的伤害往往表现为咽干、干咳痰少、干咳无痰、痰液粘稠咳不出、口渴、鼻子瘙痒甚至流鼻血。

雪梨汤调理

雪梨汤的制作有多种配方,如百合雪梨汤、杏仁雪梨汤、银耳雪梨汤等,主要以雪梨为原料,配以其他的滋阴润燥食材。雪梨汤的特点是清甜滋润但不腻,润燥降火但不伤脾胃。适合秋季呼吸道出现的干、痒、痛、粘等现象。

秋燥对皮肤的影响:干燥、瘙痒、头发干枯

皮肤为人体最外层的保护器官,同时外界环境只要有湿度、温度、气候的变化,皮肤是最直接的受害者。而且,因秋燥容易引起内脏器官的上火,导致皮肤失去滋阴,同样会表现为上火现象。被秋燥伤害的皮肤往往出现干燥、瘙痒、头发干枯(头发属于皮肤)、脱屑等。

蜂蜜调理

蜂蜜是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古人常用蜂蜜来防秋燥,如“朝朝盐水,晚晚蜜汤”,说的便是蜂蜜的养生功效。蜂蜜内服,可润肺、养肺、补充皮肤维生素、防便秘。而蜂蜜外敷,可修复肌肤、保湿、美白和去皱。

秋燥对胃肠道的影响:便秘、口臭、牙龈痛

中医里有“秋燥·肺胃阴伤证”,其意思指的是秋燥不仅伤肺,同时还会对脾胃的阴津造成伤害,常常表现为胃火大的现象,如出现便秘、口臭、牙痛、溃疡等。

芹菜调理

芹菜榨汁饮用可清热、降胃火、去口臭、健脑和提神,而食用凉拌芹菜除了降胃火之外,还可以缓解便秘。芹菜叶则有调理高血压的作用。

秋燥对肝脏的影响:烦热、眼干、脸部潮红

秋燥伤肝,易造成肝阴不足,出现肝火旺盛现象。肝火旺常常有身体烦热、脾气大、眼睛干涩、面部潮红、甚至有盗汗的表现。另外,肝火旺还可能会引起脱发、痘痘、色斑、内分泌失调等表现。

野菊花调理

野菊花调理肝火可以制作成为茶饮或药膳,如野菊花茶、菊花粥,或者用野菊花水洗脸祛痘。野菊花性味苦、凉,可以疏风清热、明目、杀菌、抗感冒,尤其对肝火大、肝热引起头晕目眩有效。

秋燥对心的影响:心烦、失眠、口干舌燥

秋季干燥和燥热还会导致心火旺,常常表现为心烦意乱、燥热、失眠、易怒等,同时在中医理论中“心开窍于舌 其华在面”,所以心火旺还会导致口干、舌红、口腔溃疡反复以及面红耳赤等。

莲子调理

莲子入肾经、脾经和心经,同时也是秋季盛产的食物。因为脾胃和肾方面,莲子有健脾止泻、补肾益气的作用。而在养心方面,莲子可养心安神、助睡眠。通常因为心虚火引起的失眠、口干、盗汗等问题可以通过食用炖莲子来调理,而对于心实火引起的溃疡反复、面红耳赤和小便赤黄等可以选择饮用莲子心茶来调理,为了掩盖莲子心的苦味,可以选择添加一些冰糖。

所以,秋燥易伤人,在欣赏秋季美景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去燥降火的食物,它们可以助身体躲过这个“多事之秋”。

日常起居注意防秋燥

除了饮食之外,日常的起居好注意早睡早起,注意改善空气湿度,同时添加衣物要顺应时时节,避免着凉现象。

而在运动方法,秋季不可以过于懒惰。因为秋季是胃口大开容易发生肥胖的时节,如果不注意运动,则容易因为体内摄入热量的过多而出现肥胖现象。同时,运动有助于促进代谢旺盛,调节和预防秋燥综合症。

结语:因为季节的改变、气候的变化、空气湿度和气温的影响,每个人在秋季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秋燥现象,而秋燥对人体各个脏器的影响则有所不同,如容易发生胃火、肝火、心火旺以及多种皮肤问题等。面对秋燥引起的这一系列问题,其实食物也是调理良药,当然除了食物之外也要注意日常起居和运动养生。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