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夏季中药进补注意事项
2023-07-17 07:34:53 责编:小OO
文档


涉及到怎么个补法,才能将药效达到极致,如果不加讲究,辛辛苦苦煎的的中药吃下去,药效反而大打折扣。那该如何做呢,中医帮你支招。

泡药:夏天别超半小时

药材在煎煮之前泡一泡,可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浸溶出,药效会更佳。但浸泡应以多长时间为宜呢?“浸泡不够的话,药不容易煮透,但如果浸泡太久,药材也容易变质。”任中药师指出,不同类的药材浸泡时间不同。红花、鱼腥草等花草类的药物,浸泡15~20分钟即可。浙贝、淮山、法半夏等根茎类的药材,因富含淀粉,浸泡的时间则稍微长一些。一些动物类的药材如乌蛇、土鳖虫等也要浸泡半小时以上。

通常一个药方会涵盖花草、根茎、动物类几种药材,因此浸泡要采取“折中”原则,可先大致分类,兼顾大多数药材的特性即可。如果按季节分,春秋季一般泡30~60分钟,冬天不要超过60分钟,且应使用温水浸泡。而夏天因天气较热,浸泡过久药物更易变质,因此控制在30分钟以内即可。

存药:别超过一个月

夏天高温潮湿,药材生虫、受潮是常见问题,会令药效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不能用。不少市民抱怨,家里收藏的人参、鹿茸等一些名贵的药材隔不久就生虫了。夏天应如何保存药材?

小包药材放置在通风阴凉处即可,而新鲜药材和蜈蚣、虫类等动物类药材要单独包好放冰箱中,以免与其他食物串味。蛤士蟆油即广东人俗称的“雪蛤膏”在夏季室温中可能变质,需放在冰箱冰冻室保存。

人参等可以用宣纸包好后放米缸内保存,可以使药品不发霉,不变质。但是,夏季药材保存最长不要超过一个月。

吃补药:喝点淡盐水

有人认为,夏天天气比较高,吃中药容易“加把火”,导致上火不适。钟燕珠指出,天气变化与药材本性无关。药分寒、热、温、凉四性,一些清热解火的药非但不引起上火,还起到治疗上火病症的作用。

不过,夏天天气燥热,服用乌鸡白凤丸等滋补类药物确实容易“上火”,此时可用淡盐水送服,起到“降燥灭火”的作用。

夏天人们爱吃冷饮或者冰镇瓜果、饮料,对服药者来说,要注意避免和药材相冲。例如虚底、寒底体质的人如吃温补药物,要避免吃冷食,而热底者如果在服用清热解毒类药材,再吃性质寒凉的食物,就可能会“凉过头”。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